关于学案导学的实践认识.doc一、采用学案导学的背景:
时代的变迁。
从教育发展的过程看,我国在春秋时期起(即孔子时代),主要采用 的是个别教学,即以教师为主;到印刷术发明后,书院、私塾都开始采用班组教 学,因此,就到了以教材为主的时代;而随着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新教育的到来, 多媒体与信息网络的广泛使用,教学则应该以学生为主。
学校的实际。
学校教学纪律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我们的教学时间与教学空 间,我们也只能在效率与激发学生主动性上做文章,“学案导学”不失为一种激 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有关“学案”知识:
什么是“学案” ?
学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执笔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 的书面的文字材料。它实际上是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副本”,是教师转换角色, 从教学对象一一为学生自学了解目标的导学作用,为学生自学理解学习内容的助 学作用。
学案的作用。
使教学能够适应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 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不用外力推动而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主动去获取知识。
学生通过学案,有助于改革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推动教学过程的 互动、点拨学生的创新精神。简单地说:学案的作用就是一一为学生自学了解教 学目标的导学作用,为学生自学理解学习内容的助学作用。
“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 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主人地位上来。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 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
学案教案
指导思想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学、助学为教师施教提供蓝图
学习目标 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 坚持知能统一、知情合一重 在学会
学习内容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明确有关知识结构, 力求知识系统化、知识形象化
思路条理化
学习方法 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学法)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教法)
学案组成的要素及大致模式。
组成学案的基本要素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 和技能训练。
大致模式:
学法点拨 筛选信息小例 问题探究 迁移拓展
学法建议一一释疑解难一一典型题例一一知识训练
诱导式:提问一一讨论一一归纳一一练习
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练习
技能式:示范一一实践一一评优一一作业
当然,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可视不同的课型结构有所变化。学案中经 教师精心设计或选择的启发性问
关于学案导学的实践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