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doc我市分类分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显成效
我市自2003年开始探索生活污水治理以来,全市累计有69 个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有13个自 然村实施了生活污水治理,占自然村总数的一半;在无法纳入市 域污水处理厂的农村,有15个村建有集中式治理设施,34个村 建有分散式治理设施,7个村建有雨污分流工程;已建农村公厕 粪便集中处理中心18座,总规模达395吨/日,为实现全市公厕 粪便零排放创造了条件。通过治理,试点村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一、 明确方案,出台补助政策。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鼓 励城乡污水治理设施投入的若干意见(试行)» (慈政发[2006] 71 号)和《转发市环保局等部门关于慈溪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 方案的通知》(慈政办发[20063122号)文件,制定了《慈溪市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细则》。自2007年起将农村生活污水 治理列入全市生态建设任务书考核内容,鼓励各镇(街道)开展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结合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生态镇和宁 波市级生态镇(村)的创建工作,按照“先重后轻、先易后难”(即: 先治理直接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地区、后治理一般地区;先治理 农村住宅集聚点、后治理分散居住户)和因地制宜原则,逐步推 开各种试点。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对一般村的补助 额度为工程直接费的60%、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补助额度为工程 直接费的90%,还根据有关政策积极向宁波、省和国家争取项 目补助、奖励资金。考核制度和补助政策的完善,加大了农村生 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步伐。
二、 因地制宜,分步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作,
按照农村生活污水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思 路,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第一阶段是试 点示范阶段,积极试点多种生活污水处理模式,选择工艺成熟、 适合农村实际的模式向全市推广;第二阶段是重点突破阶段,以 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为重点,梯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 理;第三步是全面推进阶段,到2015年,争取有一半以上行政 村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我市于2005年开始建设总投资11. 3亿元的市域污水治理工 程,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总投资为10. 4亿元,建设内容包括 东北部污水处理厂2座和配套收集、输送管网泵站(干管133公 里、支干管193公里、泵站56座),建成了规模分别为10万吨/ 日、5万吨/日北部污水处理厂和东部污水处理厂。
市域污水治理工程的实施,为农村生活污水注入了生机和活 力,避免工程的重复性投资,我市目前只对无法接管的村庄和规 划保留的自然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并提出了 “六项基本要求”, 即一次性投入少、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易行、维 护管理方便、处理现场美观,采用适合农村实际的高效、低耗、 经济和实用性强的处理技术进行治理。从试点示范工程看,此举 实现了家家户户“污浊变清流”,深受当地农民欢迎。
三、六种模式,实行分类治理。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改 造或更换漏底化粪池开始,将家庭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厨房、沐浴、 洗涮及卫生厕所等产生的污水纳入收集范围,彻底解决了家庭生 活污水无序排放和渗漏排放。目前已形成六种治理模式:一是农 村公厕粪便集中处理模式,采取粪便等污染物经厌氧发酵后作为 有机肥,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充分显示出社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