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龙门派简介
龙门派 龙门派简介:龙门派,道教宗派全真道主流支派,承袭全真教法 。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
。开派祖师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陕西咸阳人。自幼失去双亲,尝遍人间辛苦。童年时即向往修炼成“仙”。栖身村北之公山,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
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大定六年公元1166,时年十九岁,他悟世空华,弃家学道,潜居昆嵛山,次年,得知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全真庵,便前往拜师求道,待
重阳祖师仙化,又守墓三年后,先到陕西磻溪苦修六年,后至龙门(今陕西省宝鸡陇县龙门洞)修道七载,道功日增。
龙门派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最是成绩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龙门派一度“中兴”,其他道教派别,例如正一派,则大都衰落不振。龙门派全面而深刻的
继承了传统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科仪、戒律、符箓、丹药等道家文化瑰宝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明清两代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
边远地区广泛传播。龙门派简介:宗派教义
龙门派的教义总体来说,在炼养上承钟吕的思想。此外,还提倡三教平等,但认为儒、道、释的核心都是“道”。其宗教实践的原则是“苦己利人”,实行出家制
度。龙门派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符箓、丹药、斋醮科仪等思想文化内容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下了坚实的根基。
修持以丹功为主,兼修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
,除情去欲,明性见道,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规定道士须出家住观,严守戒律,苦己利人。对犯戒道士有严厉惩罚,从跪香、逐出直至处死,元
明之际龙门派得到大发展。龙门派简介:龙门信仰
长生成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它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标志。全真道的基本信仰也是如此。但是它和旧道派有很大的不同,旧道派大都认为,经过修炼,形、神皆
可不死,故其信仰是肉体与精神一起长存,即所谓“白日飞升”。全真道则不然,它在成仙信仰上,不再追求“肉体不死”,只追求“真性”解脱和“阳神”升天。
他们认为,人的肉体是要死灭的,人的真性或阳神则可以长存。王嚞谓:“修行须借色身修,莫滞凡躯做本求。假合四般终是坏,真灵一性要开收。”又谓“唯一灵
是真,肉身四大是假”。因此他批评肉体长生的追求者,曰:“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刘处玄的
《至真语录》亦称:“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又:“真我者,人之性也,……无形之道也。”“无形之道则真也。”“伪我,则养身之道,则假
也。”因此在内丹修炼理论上,主张性命双修。以澄心遣欲为真功,以明心见性为基础。而不在全真明心见性只是入门,最终目的是为了识道。全真识道的境界要比
明心见性之后的最高层次高或平等。龙门派简介:龙门发祥
金皇统八年(1148年),在山东登州栖霞,便出了一位为后世道教全真龙门派的祖师丘处机。他自幼失去双亲,尝遍人间辛苦。从童年时就向往修炼成“仙”,
少年时栖身村北的公山,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传说,他为了磨炼意志,曾一次次将铜钱从石崖上扔进灌木丛,直到找到为止。年十九
出家宁海昆嵛山,(今牟平境内)。1167年开始学道。1168年拜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师,王重阳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
大定九年,王重阳携弟子4人西游,途中得道飞升于汴梁城,嘱咐:“处机所学,一任丹阳。”自此,丘处机在马丹阳教诲下,知识和道业迅速长进。和其他师兄弟
合称“全真七子”他们是: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全真七子随
王重阳一起弘扬道教全真派,丘处机在王重阳仙化后入磻溪穴居,历时六年,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后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
龙门派创始人之一。大定八年至大定十年间,丘处机跟随王重阳在山东和河南传教。大定十年春,王重阳在河南汴梁升天后,丘处机跟随同门马钰、谭处端和刘处玄
到陕西终南山拜会王重阳的朋友,及后于1172年将王重阳灵骨迁葬终南山。
大定十四年八月,丘处机隐居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潜修七年,又到陇州龙门山潜修六年。这期间,他“烟火俱无,箪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独坐”,生活
极为清苦,但“静思忘念,密考丹经”,潜心于养生学和道学的研究,并广交当地文人学士,获得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大定二十八年三月,丘处机应金世宗
召,从王重阳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阳、马丹阳(时已去世)像于官观,并职“高功”,主持了“万春节”醮事。对皇帝作出了“持盈守成”的告诫。
此时丘处机已名声大振。
正大四年,成吉思汗下诏将天长观
全真龙门派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