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围棋落子无悔
李昌镐:苍老的青春
作者 胡廷楣
在范曾先生的画中,常常见到,在一棵大柳树或者大松树下,有一老一少在下围棋。
可能在画家看来,没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就不能让人感到围棋的深奥古朴,围棋的博大精深。而没有孩子,没有天真无邪的神情,又难让人联想到围棋的敏锐和流动的神韵。在欣赏这样的作品的时候,总会对人生的无法圆满,感到一种无奈。
当人年轻的时候,他聪颖,但是单纯;当人步入中老年的时候,他成熟,有经验,但是少了很多锐气。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人的优点和缺点总上共生的。
当韩国的李昌镐16岁就被人称为“少年姜太公”的时候,在下围棋的人中出现了一个特例。
我还记得,在中国棋院,一批专家在打李昌镐的对局时,会有这样的惊呼:“哦!这小孩什么都懂!”在这一瞬间,我想棋了范曾的画,坐在棋盘两面的人合而为一。
16岁的年龄,白发苍苍老人的阅历和心机。
他有年轻人的超乎寻常的计算能力,但是,更如老人一般沉得住气,有耐心。
“姜太公”,就是一个有超常耐心的人。在传说中,姜尚在渭水边上投杆钓鱼,一生坎坷,从不气馁,直到80岁才成为周武王的谋臣。李昌镐将姜尚的一生浓缩在每一盘棋中,他在开局后,一直是慢慢地按部就班地走着。他的拿手好戏是在最后的一刻追上来,而一旦追上,就不会被反超。他在12岁就被韩国棋界称为“老棋”。
这是一个特别的超级棋手成功的性格背景。
当然,在棋坛有另一种现象,这就是老年棋手充满着一种童心,一种永不停止的追求,比如吴清源,比如藤泽秀行。但这很好理解,老人在自己的一生中,修炼到了高尚的品质,长年的奋斗到达了超凡脱俗的境界。“踏遍青山人未老”,他们亦使范曾先生的画中棋盘的两边成为一人。
但是,一个孩子呢?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李昌镐是曹薰铉的学生,但是他的棋风和老师相距甚远。或许并不止是他的师傅,李昌镐在整个韩国的棋风也是特别的。韩国的棋是十分重视战斗力的,但是,在李昌镐身上,人们看不到这一点。
曹是有“柔风和快枪”之称的棋手,柔风者,是他的棋如行云流水,如柔风习习。但是,曹的战斗力是极强的,在棋盘上有“闪电般的一击”,打中对方的要害。往往,这种打击是对方所很难解脱的,因为,这就象《水浒传》中林冲的枪,象雨点一样刺过来,躲的人不知如何去躲,躲过了一枪,能躲过后面的一枪吗?
曹薰铉注定要为李昌镐苦恼,成为他的学生的时候,曹的苦恼是,李昌镐的棋,根本和他的教导不一样,怎么教都教不过来。李昌镐初看有点木讷,有点迟钝,他常常是沉默的,但是,这种沉默有顽强的反抗在内,有自己的个性在内。李昌镐的棋的特点就一个“慢”字,他与“快枪”是不同的。
李昌镐自己曾这样说:“我对棋道的一些理解,老师(指曹薰铉九段)是一贯反对的。如果要找和我棋风比较类似的棋手的话,我想应该是林海峰九段和中九段,我很欣赏他们两位的棋风。”
李昌镐8岁那年,在全州和曹薰铉下了两盘让三子的指导棋,曹薰铉败了。这时曹薰铉就意识到这个孩子是一个天才。从1984年到1992年,共有8年,在曹家的那些日子,李昌镐每一晚都在认真读棋谱,读老师家中的藏书,电灯夜夜都在子夜才熄灭。曹薰铉家中的数千册棋书,李昌镐读了三遍。有人笑着对曹薰铉说:“你家里有一个贼,每天都在偷你的东西。”曹一笑了之。在这8年中,曹薰铉只有和他正式下过10盘棋,多数的时候是在对他讲解他自己的对局。
李昌镐的用功是出名的。在1997年他来到上海,和常昊进行中韩对抗赛。他的弟弟李英镐和他一起来到上海。弟兄两人的身材形成了反差,有人问他,为什么你的弟弟比你高比你壮实?李昌镐回答说,这时由于我爱上围棋之后,我就一直在棋盘边坐着,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弟弟不是这样。
君子围棋落子无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