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幼儿园混龄活动方案.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幼儿园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 严格依据年龄
(一般是1岁以内的年龄差)把幼儿划分成小班、中班和大班。这种同龄编班的形 式便于实施集体教学,是与我国长期以来大一统的学校课程体系相一致的。然而 同龄编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因较少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而导致“一刀切” 的教学方式等。同时,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因独子女而缺乏兄弟组妹而导致异龄交 往不足或缺失,而同龄编班乂不能弥补这种缺失和不足, 从而会对幼儿的社会化 发展造成某些潜在的不利影响。
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幼儿有一种天生的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 而我们的教育实施却往往由于过分强调年龄差别而使幼儿的这种先天倾向受到 抑制,这是有悖于儿童的天性的。“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 的交往,它们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 没有与年长者的交往,将减少知识经验 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没有与年幼者的交往,使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的 补偿难以实现;没有与同龄者的交往,对事物共同的体验就失去了可资比较的机 会和协商合作的可能。”应该说,同龄交往和异龄交往对儿童的成长都是不可或 缺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相互体贴、 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 集体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我们应该鼓励不同年龄间的幼儿进 行相互交往,并让他们从中受益。作为同龄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混龄教育可以 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 同时,在幼儿园实际的教育组织中,同龄交 往与异龄交往也应该是共生共存的, 两者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年龄混 和的情况下,与自己年长或年幼者的友谊并不会取代同龄人间的友谊, 反而是以
一种有益的方式补充同龄人间的交往。”因此,当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成为 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部分幼儿园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混龄教育的尝试, 如“部 分混龄”或“完全混龄”,“问断性混龄”或“连续性混龄”等,试图补偿独生 子女社会化方面的某种缺憾。
在欧美许多国家的幼儿园编班是混龄的,却很少见到混龄教育研究的文献和 成果,理由非常明确,因为混龄编班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传统的做法,它的价值在 许多有关社会的、认知的研究文献中已经包含了。同样在德国慕尼黑国家学前教 育研究所的研究项目中,赫然呈现出一项混龄教育的国际合作课题, 研究的出发 点在于,传统的混龄教育年龄跨度小,仅仅局限于 3岁之前的混龄和3-6岁的 混龄,现在他们正在研究的是年龄跨度更大的混龄教育模式。
本课题借鉴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和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 以幼儿社会性和人格 发展为导向,打破幼儿园原有的教育管理模式,探索混龄班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 践,研究对丰富我园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较深远的意义。
研究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呵护幼儿心灵健康成长,让幼儿学会理解、助人、 文明;懂得谦让、合作、分享,促使人格和社会性全面发展。
、探索以混龄编班教育管理为特点,幼儿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为核心目标的 幼儿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努力造就一支师德好、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讲 奉献、爱孩子、有钻劲、能创新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科研能力,富有科学 精神

幼儿园混龄活动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江湖故人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8-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