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叶宝莲:佛陀伟大的一生!
前言:这是一辑关于慈悲伟大的佛陀生平的精美画卷,重现了佛陀觉悟的历程和因缘。希望有缘参读本辑画卷的所有众生,能够了解真实的佛陀、感受佛陀的慈悲和智慧,进而了解佛陀,关于轮回及众生、因果等真谛。同时也希望佛陀的教法,世代流传直至永远,让无量劫来的众生在轮回的道路上,皆种下解脱的因缘,从生死苦海抵达光明的彼岸!
农历四月初八恭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
1、佛陀伟大的一生
释迦牟尼佛原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属当时印度刹帝利种姓,(与当时最为高贵的婆罗门种姓同样受人尊敬)。他的父亲是净饭国王,母亲是王后摩诃摩耶夫人。净饭王非常喜欢儿子,为他起名为:,意为:一切义成就者。
佛陀的前生为护明菩萨,以昔日立下的誓愿: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示现成佛,开显佛教度化众生,而于这一世成就正等觉。,因其父净饭王为释迦族,因而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义即: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是“能仁”义,牟尼是“寂默”义,佛是“觉悟”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名“佛”。所以,释迦牟尼佛的称谓,可以说包含有:能仁、能儒、能忍、能觉、能寂等多重意思。
中国近代学者,依照南齐(公元479-公元502)僧人伽跋陀罗所译《善见律毗婆沙》师资相传的:众圣点记,即释迦牟尼逝世的当年,优波离结集律藏,并在是年七月十五日,在书后记下一点,以后每年添加一点,至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共计得975点。
由此依据向上推算,则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灭于公元前486年,大体上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同代,而比孔子早逝七年。此说也为日本、印度、等国的佛教学者所采用。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又传有公元前1041年生、前961年灭之说。
2、具德的缘起
释迦尼牟佛的前生护明菩萨,经过漫长的轮回修行,在这一世,即将秉承昔日曾立下的五百大愿,要在这最难以成就正等觉的娑婆世界,以佛法度化众生,成就无上正等觉。
3、菩萨降兜率
佛陀以菩萨的身份,以大悲愿力从兜率天来降入人世,这就是八相成道中的:降兜率。此中“大悲”者是与“大慈”相对应。悲是拔一切众生苦,慈是与一切众生乐。
净饭国王与摩耶王后,婚后二十余年还未有子嗣,在他们欢乐的生活中,是烦闷带来的唯一阴影。王后四十岁时的一个寂静的夜里,菩萨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从睡梦中的,摩耶夫人左肋入胎,住胎十月。于是贤劫一千位佛中来此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第四位佛即将降生。 4、太子降临世间
根据当地的风俗,摩耶夫人要回娘家分娩。在途经蓝毗尼园时,见无忧树花色香艳,举手欲摘花时,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出生。太子降生即下地行走七步,他遍观四周,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里的“我”是指大地一切众生,包括动物在内,其本有之佛性,都是最尊最贵的)。这时天上飞来两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给他洗浴,无数的天王、梵神、天人都出现在空中,来赞美这位现在的太子,未来佛陀的降诞。
5、命名大典
佛陀以转轮圣王身份降生人间,佛陀的父亲净饭王,非常的疼爱自己的儿子。为其起名为:。 6、仙人占相
苦行仙人阿私陀,在婆罗门苦行的学者中,是一位最具有权威的智者,远离爱着,常入禅定。阿私陀前往宫中求见净饭国王,国王欢喜的请著名的大仙人为佛陀占相。仙人看后告诉净饭王:您的儿子将来会成为伟大的觉者!可惜我已经老了,无法听闻他的妙法,现在虽得到禅定,但未闻佛陀的正法,毕竟不知道真正解脱的大道。
7、得入四禅
他童年时代,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智体验。这一体验,对他以后追求真理和觉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农耕节中,国王令宫女将佛陀安置在,一棵安静清凉的毗钵罗树下。善于思考的太子,自幼智高,跏趺而坐,制心一处,意念呼吸,当下就证得一心不乱的一摩地,获得第一禅悦。
8、文武双全的王子
净饭王延请名师,在太子七岁到十二岁的这几年间,把科学知识的五明: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和哲学知识的四吠陀:养生之法的梨俱吠陀、祭祀祝词的傞马吠陀、兵法研究的夜柔吠陀、咒术文献的阿闼吠陀,学习得精通烂熟,然后开始学习武术。
当悉达多太子16岁的时候,已经成为文武双全的英俊少年,但是太子内心深处,益发空虚寂寞,仍然无法快乐。 9、美丽的耶输陀罗王妃净饭大王见到他钟爱的太子沉思默想,心中增加无限的忧愁。所以,在太
千叶宝莲佛陀伟大的一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