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众心里
去年,朋友们见面第一句都问“买了吗?”,现在见面时的第一句“赔了多少?”。那会儿你要是去银行,不排队那都不正常,无论你是真的投资还是跟风,总之,无人不谈基金、股票,好像个个都是投资理财的行家。可是在当前基金、股票狂跌之下,为什么“当局者”不及时抽身隐退还要坚守呢?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Peter DeMarzo学者研究发现,投资者们最担心的不是投资中的真正风险,而是绩效低于同行。若某一种投资由于丰厚的利润而受到广泛的追捧,即使这其中的风险大于利润,投资者也会追随这个所谓“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生怕自己成为追逐中唯一一个错过良机的人,即使赔了也落千心里“平衡”,反正赔的也不是我一个,大家都赔了,这类投资者所关注的不是利润的多少,而是他与同行或社会上其他人的比较,这就是趋众心里在作怪的结果。
趋众心里不是某个人所具有的,其实每个人都具有这种心里,因为它是一种社会的现象。Peter DeMarzo把这种现象解释为,由于其生活成本取决于居民的平均财富,所以,如果个体与周围的富有程度相差很大,就意味着更低的实际生活水准,这种心理推动着人们追随多数人的行为,选择当前流行的一组,这样做可以驱散其内心的恐
惧。
这一说法正好解释了当前的股市泡沫。当人们开始追随某种股票或基金时,股价就会虚涨,涨得越高其追随者就会越多,追随者越多投资者们就越不会售它,因为投资者们相信与其同行的选择保持一致,才能成为“赢”家之一,这种心里驱使着投资者加大投资,引发了股价虚涨,直至导致现在的股市泡沫。
趋众心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