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九册26课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词分为上、下两阕,整首词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景画。上阕以素描之法,勾画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美满,精神的愉快。下阕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整个画面恰似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教学目标预设】
1、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教学设计理念】
这首小词写景见人,由人及事,人事相传,作者将景、人、事、情融为一体,它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对于这样意境幽美的词,在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重点抓住描写小儿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词意。
【教学设计思路】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叙事,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活画卷。在教学时,教者应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感知、感受、感悟、感慨全词。真切地领悟词的意境美、情感美。领会“醉”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初识宋词。
1、引出宋词,了解词。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今天老师要向大家推荐的是与唐诗齐名的宋词。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课件出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乐村居》。
2、揭示课题,了解词的特征。
(1)板书:清平乐村居。(一边板书,一边提醒学生两个词语之间有空格。)板题读题。“乐”这个字读yue,跟曲子有关系。
(2)了解词牌名。
“清平乐”是词牌名。(课件出示)。
(3)了解词的其他特征。
读着“村居”,我们就会想起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课件出示)。那么诗与词有区别吗?(引导学生比较,出示)
(1)有词牌名。
(2)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3)有上阕和下阕。有时也叫上片,下片。
(4)认识辛弃疾。
说到唐诗,我们就会想到李杜,那说到宋词我们自然也就要提到苏辛,“辛”就是辛弃疾。(出示:辛弃疾的简历)。师读。
二、出示插图,感受村居的美景。
村居指农村生活或农村人家。
这就是辛弃疾看到的村居(出示:课文插图),你能描述你
《村居》生态课堂语文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