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标准
MT/T 897—2000
Seismic exploration general standard
in coal and coalbed methane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煤层(成)气地震勘探工作程序、地质任务和工程设计,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解释,成果报告的编写,质量检验等工作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煤炭、煤层(成)气各个勘探阶段和矿井根本建设、生产中的地震勘探,也适用于煤矿床水和煤矿灾害地质地震勘探。
2 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上述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1499—1993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
GB 12950一199l 地震勘探爆炸平安规程
DZ/T 0069—1993 地球物理勘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DZ/T 0076—1993 石油、天然气和煤田地震勘探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3勘探程序与工程设计
3.1 勘探阶段划分及相应地质任务
按照地质工作从较大范围概略了解到小范围详细研究的工作程序和与煤炭工业根本建设需要相适应的原那么,地震勘探工作可划分为概查(找煤)、普查、详查、精查和采区勘探5个阶段,根据资源及地质情况可以简化或合并。
3.1.1 槪查
槪查一般应在煤田预测与区域地质调查或在重力、磁法、电法工作的根底上进行找煤炭资源,并对工作地区有无进一步工阼价值作出评价。
地质任务及工作程度要求:
a)初步了解覆盖层厚度及变化情况。
b)初步了解工作地区构造轮廓。
c)初步了解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
d)提供参数孔和找煤孔孔位。
3.1.2 普查
普查应在槪查的根底上或在有勘探价值的地区进行,
地质任务及工作程度要求:
a)初步查明覆盖层的厚度,当厚度大于200m时测线上的解释误差不大于9%。
b)初步查明区内根本构造轮廓,了解构造复杂程度,控制可能影响矿区划分的主要构浩,初步查明
落差大于100m的断层,并了解其性质、特点及延伸情况,断层在平面上的位置误差不大于200m。在测线上主要目的层深度解释误差不大于9%。
c)初步控制主要煤层的隐伏露头位置,其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200m。
d)了解主要煤层的分布范围。
c)初步了解岩浆岩对主要煤层的影响范围。
3.1.3 详查
详查应在普查的根底上,按照煤炭工业布局规划的需要,选择资源条件较好、开发比拟有利的地区
进行。
地质任务及工作程度要求:
a)查明勘探区的构造形态,控制勘探区边界和区内可能影响井田划分的构造,评价勘探区构造复杂程度。查明落差大于50m的断层性质及其延伸情况,其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150m。
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12-08批准 2001-05-01实施
b)主要煤层底板的深度大于200m时,解释误差不大于5%;小于200m时解释误差不大于14m。
c)控制煤层隐伏露头位置,其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150m。
d)覆盖层厚度大于200m时,其解释误差不大于7%;小于200m时解释误差不大于14 m。
e)了解古河床、古隆起、岩浆岩等对主要煤层的影响范围。
f)初步了解主要煤层厚度变化趋势。
g)了解勘探区内煤层(成)气的赋存情况。
3.1.4 精查
精查一般以井田为单位进行。精查工作的主要地段是矿井的第一水平(或先期开采地段)和初期采区。
地质任务及工作程度要求:
a)查明井田边界构造及与矿井第一水平有关的边界构造。
b)查明第一水平内落差等于和大于20m的断层,断层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100m,根本查明初期采区内落差大于10m的断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应根本查明落差大于15m的断层),并对小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作出评述。
c)控制第一水平内主要煤层的底板标高,其深度大于200m时,解释误差不大于3%;小于200m
时解释误差不大于10 m。
d)查明第一水平或初期采区内主要煤层露头位置,其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100m。
e)覆盖层厚度大于2
《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