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套和我们的思维过程对应的视觉图形工具,它以脑神经科学为基础,具体、直观地呈现学习者思考的内容和过程,并引导学习者分析、改进自己思考的过程,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
关 键 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运用
思维导图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用来建构知识、发散思维、促进思考、提高学习力的可视化工具。人类的思维是隐形的,不容易被感知和发现。而思维导图是一套与我们的思维过程对应的视觉图形工具,可以把抽象的思维过程变得具体、直观、形象。其次,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大脑中的信息、感觉、思想等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思维导图恰好与其相类似,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到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此外,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工具,它还能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易于识记的、高度组织的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对知识信息进行描绘、整合,实现知识的可视化,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把思考的内容和过程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理清思考的脉络,培养结构化的思维方式。
一、桥型导图,迁移学法,拼音学习化难为简
汉语拼音的学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识字与阅读的首要基础。一年级的学生知识基础缺乏,拼音字母又较为枯燥、抽象,拼读规则错综复杂,导致掌握不牢固、拼音字母混淆等问题。基于此,在拼音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利用这一工具的可视性、形象性、图式性等特性,把拼音字母的发音、拼读规则外显,使得拼音教学更富有实效性。
比如拼音第二课《iuüyw》中需要学习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yu,考虑到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学习完iuü的发音与标调规则,教学时可以采用桥型思维导图(见图1)来展开:先画出一条横线(桥身),在横线上写整体认读音节yi,横线下写韵母i,指导学生发yi的音,然后与i的音进行比较,发现yi与i的发音部位、音的长短与轻重都相同,导图中还配上衣服图样巩固yi的发音。然后再引导学生联系旧知“īíǐì”探究yi的标调规则,得出音节中声调要标在韵母头上的结论,即yī、yí、yǐ、yì。教学完yi的发音与标调规则后,师生一起小结学法:整体认读音节yi的读音和韵母i读音一样,声调要标在韵母头上。接下来在第一座“桥”后再画两座“桥”,“桥上”依次写上wu和yu,“桥下”分别写上u和ü。然后组织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根据小结出来的学法进行迁移,自主探究wu和yu的发音方法与标调规则。
图1《iuüyw》桥型图
运用桥型思维导图,学生掌握了yi的发音方法和标调规则,再运用桥型思维导图的类推功能,把wu-u、yu-ü这两座与第一座有类似关系的“桥”链接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自主探究新知。运用桥型思维导图,整个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由内而外的探索发现过程,摒弃了传统的由外而内的搬运灌输,有利于学生思考力的培养。
二、气泡导图,展开联想,识字学习兴趣盎然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主要教学任务之一,任务重,形近字、同音字多,学生容易混淆或遗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引导学生辨字音、明字形,解字义,
思维导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