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不能遗忘的贸易战
1937年,大群非裔美国难民在救济站门前,排队等待领取食物和衣服。画面中广告牌上,张贴着一张的颇具讽刺意味广告,上面写着:“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比得上美国。”
“这个法案将创造一个新的繁荣时代”,1930年5月,《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在美国国会辩论正焦灼之时,共和党参议员威利斯?霍利做出了这样的承诺。他是这个关税法案的两个主要发起人之一。1930年6月17日胡佛总统大笔一挥签字后,并没有出现“新的繁荣时代”,紧随其后的是波及当时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大萧条。
历史已有定论,旨在提高关税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不是1930年代大萧条的始作俑者,但它所引发的贸易战却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此前,世界经济之水已经“浑浊不堪”―生产过剩、需求萎缩、贸易下滑,但这个法案的通过像是在往水中投毒,严重恶化了世界经济环境。《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已被历史定格为保护主义的同义语。
毋庸讳言,特朗普是最能让人联想起1930年代世界大萧条的美国总统。他最近说“关税是最伟大的”,此前还说过“贸易战是好事”。更为关键的是,特朗普政府已经在频繁挥舞关税大棒,已经挑起了贸易战。如果历史有所借鉴,那么在可
预见的未来,美国不会轻易在贸易上休战。国际贸易体系正处在巨变前夜。 大萧条催化剂
在美国经济史上,1919年-1929年被称为“新经济时代”。但从1928年开始,欧美主要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出现经济疲软,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崩盘成为转折点。根据英国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统计》,当时世界27个主要经济体(占当时世界GDP总量70%),在1929年至1932年间,GDP总量平均下降了15%,对外出口额下降了50%。
贸易坍塌,是大萧条的显性特征之一。一战爆发前,美国经济总量尤其是制造业实力已碾压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稳居世界第一。也正是在“新经济时代”,战后恢复期催生的巨大需求,使得国际贸易在GDP中的比重大幅攀升―以历史上未曾有过的范围和幅度。美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以及通过贸易构成的经济联结性,解释了为何它的政策行为能产生空前的连锁效应。
根据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欧文的研究,货币与财政因素才是导致大萧条的始作俑者。一战后,美国事实上成为整个欧洲的债权国。为了应对经济增速下滑,1928年美国大幅提高利率,资本输出减缓使欧洲资本流入几近枯竭。欧洲经济疲软的后果迅速反作用于美国,世界经济已经一只脚踏入大萧条的泥潭。但道格拉斯??W文也认为,美国提高关税导致局势大幅恶化,使国际合作应对危机几无可能。
1929年华尔街股灾后,同样也是出于危机应对,美国在1930年推出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从38%提升到45%。这个法案只是临门一脚,但这一脚后果严重。根据道格拉斯?欧文的记载,法案在国会辩论期间,美国收到了23个国家的正式抗议。法案生效的1930年,有61个国家针对美国进行了关税报复。从“保护”到“报复”,贸易战“恶魔”被释放出来。 1928年大选期间,总统候选人胡佛最响亮的竞选口号是提高关税保护美国农业。
高失业率,最能体现大萧条造成的悲剧。美国经济学家巴里?埃森格林,对1920年-1939年欧美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做过统计。根据他的数据,1928年危机
那场不能遗忘的贸易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