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筛选
D
干浸膏粉和糖粉一起过40目筛3次,使其混合均匀;将干浸膏粉和糖粉放入坩埚内,滴加乙醇(视情况选取或改变浓度),并用手指不断搓捏,混匀,至“手捏成团,压之即散”;制软材,在14目筛上制粒,放入烘箱内,60℃,3h。
辅料与干浸膏粉混合后,若粘性大则增加乙醇浓度。
辅料选择依据:根据辅料与浸膏粉混匀后制成颗粒的吸湿性、成型性、溶化性、堆密度以及休止角来选择恰当辅料。
实验方法:取处方量药材按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除杂、浓缩后,喷雾干燥得干浸膏粉,按表1取规定量浸膏粉与辅料(1:1)混匀,测定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溶化性以及吸湿性。并以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溶化性以及吸湿性为指标综合评价,优选最佳辅料。
综合指标=(15/最大成型性值)×成型性值+(15/最大堆密度值)×堆密度值+(最小休止角值×15)/休止角值+(20/最大溶化性值)×溶化性值+(最小吸湿率值×35)/吸湿率值
表1 不同辅料与浸膏粉的配伍处方
处方 辅料 处 方 号
1 2 3 4 5 6
0 纯浸膏粉 10 10 10 10 10 10
1 糖 粉 10
2 乳 糖 10
3 淀 粉 10
4 微晶纤维素 10
木 糖 醇 10
甘 露 醇 10
成型性的测定[5]
实验方法 将制备好的颗粒称重,先过一号筛,再过四号筛,收集能通过一号筛但不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称重。
成型率=过筛后颗粒质量/过筛前颗粒质量*100%
成型性分值计算运用公式:(15/最大成型性值)×成型性值, 结果见表2。
表2 成 型 性 的 测 定
辅 料 过筛前质量(g) 过筛后质量(g) 成型率(%) 分值(15分)
糖 粉
乳 糖
淀 粉
微晶纤维素
木糖醇
甘露醇
堆密度的测定[1]
堆密度又称表观密度或松密度,系指单位体积颗粒的质量。堆密度所用的体积是指颗粒及其本身空隙以及颗粒与颗粒之间空隙在内的总体积。颗粒的堆密度大即堆体积小,可表示颗粒机密的程度以及决定体积分剂量的多少。[5]
实验步骤 将过筛后的颗粒放入干燥的量筒中,轻轻振动,读出其近刻度处的ml数(V);将过筛后的质量作为M(g),两者的比值即为堆密度。堆密度=M/V
堆密度分值计算运用公式:(15/最大堆密度值)×堆密度值,结果见表3。
表3 堆 密 度 的 测 定
辅 料 M(g) V(ml) 堆密度(g/ml) 分值(15分)
糖 粉
乳 糖
淀 粉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筛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