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00个美丽乡村实操案例:崔岗村.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00个美丽乡村实操案例:崔岗村
两年前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变成了一个传奇故事一个标识
遇见最具艺术气息的乡村崔岗艺术家村
沿着这条被誉为“合肥最美公路”的大姚路就能到达崔岗村,艺术家小村的故事就是从这条油柏公路开始的。如果你爱上这条公路,你肯定会爱上这座小村。遇见崔岗村,遇见最美的艺术村两年前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变成了一个传奇故事一个标识这个叫崔岗的村落变成了注入“艺术基因”又哺育艺术生长的土地崔岗的艺术家们用艺术介入的方式回到乡村作为对家园的回归对土地的尊重
自然生长崔岗村“变形记”被边缘的乡村让艺术家一见倾心,一间间乡间老屋被装饰一新,一个个艺术家陆续进驻,为崔岗村的乡村旅游迎来了“春天”。几年前,崔岗这个仅有1300余人的“弹丸”小村,有点“不招人待见”:因靠近水源保护地,几乎没什么企业入驻;又因是岗地(类似丘陵地带),不能机械化作业,土地收成不高,村里不少青壮年都选择进城打工。但这个普通,甚至有些贫瘠的村子,却引来不少艺术家。去往崔岗的柏油小路,依着高低不平的地势,一路蜿蜒曲折,起伏延伸,两旁的杨树错落有致,郁郁葱葱,而村子紧邻合肥水源地董铺水库,天然岗地,景色别致。2012年6月,自由艺术家谢泽第一次来到崔岗,便一见倾心,没几天工夫,谢泽找了个闲置小院,和村民谈好价格,成为了这里第一个入驻的艺术家。(谢泽)谢泽将这个小院命名为
“瓦房”,在他看来,瓦房代表原生态的居住环境,远离城市的喧嚣嘈杂,有一种乡土气息的回归。(白墙蓝门的设计,使瓦房变得清新自然)而这份原生态,不光吸引了谢泽,“刚来时我策划了一期个人作品展,没想到来了100多人,车辆把村口都堵了,很多人打听还有没有空房。”谢泽说。(瓦房:简约的内部构造,充满艺术气息)凭着口口相传,柴院、环艺坊、素陶工社……一间间乡间老房被装饰一新,一个个艺术家陆续进驻。(环艺·坊五彩)“蹭饭了,蹭饭了,鸡蛋角、炖土鸡、一品锅……”艺术家旌阳一声招呼,小小的“柴院”马上来了人气。平日里,艺术家与村民之间,就在这种彼此串门、蹭饭中交流了情感,拉近了距离。(柴院)
“都市里的高楼广厦,即便邻里间也往往互不相识,但在乡村,远亲不如近邻的乡土情谊很浓。”谢泽说,“你来我往,其乐融融。”(柴院主人旌阳)“在这儿可以享受慢下来的生活,心境变得惬意安静。”在旌阳眼中,灶台上升起的炊烟,朋友聚在一桌谈笑,小孩子满院子乱窜,人的自由天性得到释放。和他一样,不少艺术家在这种艺术化的生活中体味着乡村美好。“夜晚躺在院子的角落,能看到满天的繁星。”旌阳说。
共享艺术艺术介入崔岗
乡村小学有了艺术指导,村民有了房租、旅游收入,曾经衰败的乡村开始旺起来。不同于宋庄等大都市里的艺术村,崔岗村没有太多的职业艺术家。“只有一些有趣的人、时尚的人、咧着嘴笑的人,他们没想着靠作品赚钱,而是抱着‘玩’艺术的心态,和所有人一起乐呵。”谢泽说。(街头涂鸦)作为崔岗市集的发起人之一,素陶工社创办人王菊生认为艺术并不专属于“大家”“大师”。(素陶工社)“不只是专业学美术、制作的人才能搞艺术,发起崔岗市集,就是要给每个热爱、喜欢它的人搭建平台,让艺术可以在市集上‘叫卖’。”在王菊生看来,市集上,一个小手工作品的展示推介,一首街头小调的表演传唱,都是生活化的草根艺术,散发着无穷魅力。(崔岗村定期举办的手工艺集市)被带

100个美丽乡村实操案例:崔岗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1-08-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