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实验室诊断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检查法和血清学检测法。
一、显微镜检查法
(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基本原理】
梅毒硬下疳、扁平湿疣、黏膜斑等皮损的渗出液涂片,以及淋巴结穿刺液涂片等,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光线从聚光器的边缘斜射到涂片上的梅毒螺旋体而发出亮光,从而可根据其特殊形态和运动方式进行检测。
【仪器材料】
1.暗视野显微镜。
2.钝刀(刮勺)、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具、无菌生理盐水。
【标本采集】
1.皮肤黏膜组织液: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轻刮、挤压皮损表层,取渗出液与预先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加盖玻片镜检。
2.淋巴液:无菌操作下穿刺淋巴结,注入生理盐水并反复抽吸2~3次,取少量的淋巴液直接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操作步骤】
1.加镜油:在暗视野显微镜的聚光器上滴加镜油。
2.聚光:将标本玻片置载物台上,上升聚光器使镜油接触载玻片底面。
3.镜检:在镜下观察,寻找有特征形态和运动方式的梅毒螺旋体。
【结果判读】
梅毒螺旋体在暗视野显微镜镜下表现为纤细、白色、有折光的螺旋状微生物,长5~20mm,,有6~12个螺旋,具有旋转、蛇行及伸缩等三种特征性的运动方式。暗视野显微镜下发现有上述特征的螺旋体为阳性结果。
【结果报告】
1.阳性: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
2.阴性:未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
【临床意义】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可确诊梅毒。
2.螺旋体检查是诊断早期现症梅毒的最好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性病实验室必备项目之一。
3.如未见到梅毒螺旋体,并不能排除患梅毒的可能性,应复查和血清学检查。
【注意事项】
取材时尽量避免出血,以免影响镜下观察。
取材后应立即置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
镜下观察时应注意与其他螺旋体相鉴别。
(二)镀银染色检查
【基本原理】
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色,从而可以在镜下观察到梅毒螺旋体。
【仪器材料】
1.显微镜。
2.罗吉氏固定液、鞣酸媒染剂、Fontana氏银溶液。
【标本采集】
1. 皮肤黏膜组织液: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轻刮、挤压皮损表层,取渗出液涂片。
2.淋巴液:无菌操作下穿刺淋巴结,注入生理盐水并反复抽吸2~3次,取少量的淋巴液直接滴于载玻片上。
【操作步骤】
1.涂片干燥:将标本涂于干净载玻片作一薄片,于空气中自然干燥。
2.固定:用固定液将涂片固定2~3分钟。
3.洗涤:用无水乙醇洗涤玻片上的油污。
4.媒染:加媒染剂于涂片上,微加热产生蒸汽,染30秒。
5.银染:水洗,加银染液于涂片上,微加热产生蒸汽,染30秒。
6.镜检:水洗、待干,用油镜检查。
【结果判读】
显微镜下见到染成棕褐色的梅毒螺旋体为阳性结果。
【结果报告】
1.阳性:见到染成棕褐色梅毒螺旋体。
2.阴性:未见到染成棕褐色的梅毒螺旋体。
【临床意义】
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
【注意事项】
应注意与其他螺旋体加以鉴别。
二、血清学检测法
(一)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性病研究实验室(VDRL)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
《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