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通论导论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一。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 1092 )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 可能是从西文 Archaeolog y 一次翻译而来的。 Archaeology 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 17 和 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 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 .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 。 。 、考古学年代与分期。年代的基本概念相对年代:绝对年代: 分期方法。二分法:三分法:六分法考古学研究方法考古地层学。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1)、叠压关系。( 2)、打破关系( 3)、共存关系。二、考古类型学考古类型学的基本概念。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考古类型学的原理。器物的类、型、式的划分。( 1)、器物的分类。( 2)、器物的分型。( 3)、器物的分式。 、考古区系类型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论。区系类型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宏观地进行遗址间、文化间、文化系统间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目的在于建立史前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 。 。第三节、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年代测定技术的应用。年代测定方法表: 断代技术样品物质测年范围放射性碳素(碳-14 )含碳物质(动植物遗体)5万年以内古地磁粘土 3万年以内热释光( TL )陶器、烧土 100 万年以内含氟量( F)骨、牙等数百万年以内钾-氩( k-Ar )火成岩 10万年以上裂变径迹( FT )火山灰、玻璃、石器、陶器数千年至数百万年树木年轮木1万年以内氨基酸外消旋骨数年至数百万年黑曜石水含黑曜岩制品几十万年以内铀系碳酸岩、骨、牙、贝壳数千年至 45万年二、;勘测技术的应用空中摄影:遥感技术。地下勘探: 三、分析鉴定技术的应用。 X射线荧光分析”、“发射光谱分析”“红外线吸收谱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和“热分析”第四节、中国考古学简史一中国古代的金石学。北宋时曾巩的《金石录 。 。 。二、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1,近代考古学的传入。,近代考古学的初步发展第二章、旧石器时代考古(约 200 —— 1万年前) 第一节、旧石器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分期一、旧石器的制作、鉴别与分类。 。用石头制作的工具或武器叫“石器”;用打制方法制作的石器叫“旧石器”;人类主要用旧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 。( 1)、选择原料。( 2)打击石片——第一次加工。直接打击法: : : 间接打击法: : : ( 3)、加工修整——第二次加工。 ——单面加工: : ( 1)、人工石制品的特征: ( 2)、自然营力所造成的碎片的特征二、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的分类。 。遗址——原地埋藏。地点——搬运埋藏 ( 1)、洞穴遗址( 2)、岩棚遗址( 3)、旷野遗址。三、旧石器时代考古分期。初期: 200~~100 万年前;早期: 100~~20 万年前;中期: 20~~5 万年前;晚期: 5~~ 万年前。第二节、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一. 什么是化石。经过自然的石化作用后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 。( 1)、填充作用。( 2)、置换作用。 ( 1)、实体化石( 2)、印模化石。( 3)、遗迹化石。二、中国发现的古猿类化石三、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 。早期直立人、晚期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第三章、。新石器即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一)、磨制石器的制作技术 。 。 。 。( 1)、钻孔法。( 2)、划孔法。( 3)、琢孔法(二)、新石器的主要类型 ( 1)、石铲与石锄( 2)、石镰与石刀( 3)、石磨盘与磨棒 ——石斧、石锛、石
中国考古学通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