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雨巷》教学设计修改意见教学流程:.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雨巷》教学设计
修改意见
教学流程:
一、预设目标
通过赏读、诵读感受诗的音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意象分析、体味意境,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归纳,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二、预习检测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要求: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
彷徨( ) 寂寥( ) 惆怅( )
颓圮( ) 彳亍( )
韵脚:巷 娘 怅
三、观察学习
(一)听读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诵,完成整体感知:
师问:①听完诵读你能说出它的感情基调吗?
——感情基调:哀怨、低沉、朦胧
②著名学者卞之琳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扩充或者稀释”,你认为它美吗,美在何处?
——音节美,意象美、意境美
(二)研读理解
通过我们的朗读,我们知道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朦胧哀婉,那么这种忧伤哀婉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呢?请大家找出来,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有6个 油纸伞、 雨巷、丁香、姑娘 、 篱墙、 我
雨巷:幽深寂静、细雨迷蒙
油纸伞:古老、怀旧
篱墙:颓圮、 衰败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姑娘:凄美、哀婉、易逝
我:孤独、惆怅、忧伤
2、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中有怎样的情境?请展开想象用心体会。(小组交流,推举代表发言人)
预设:我,一个孤独忧愁的青年男子,在绵绵雨巷,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渴望邂逅一位美丽的丁香姑娘。
3.作者为什么在雨巷徘徊?诗中有没有表现作者心愿的句子。
预设: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 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
个人经历:
一场天花给他脸上留下了片片瘢痕, 常常被当作取笑的把柄,诗人的性格从此变得非常沉郁。匿居松江期间,诗人对施蛰存的妹妹产生了爱慕之情, 但爱情之花终未结果。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丁香姑娘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预设: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
哀怨、凄婉
“丁香姑娘”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观点一:认为丁香姑娘是真实存在的,就是作者期待已久的恋人,诗歌表达了追求爱情而不得的感伤。
观点二:认为丁香姑娘是虚幻的,象征作者的理想和追求,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理想无法实现的惆怅。
观点三:象征可望不可即的东西。
(三)引情入境
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再次配乐朗诵。
美读展示。
小结:《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四、梳理反思
对照学习目标看看自己完成情况,反思归纳自己的学习收获。

《雨巷》教学设计修改意见教学流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2129****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1-08-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