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质量教学设计.doc《摩尔质量》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想
摩尔质量的教学是物质的量教学的延伸,但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学生已经对物质的量 有所认识,将这种认识方法迁移过来是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思想,这样可避免对摩尔质量概念 形成过程中繁琐的讲解。
教学中延续学生认识物质的量及微粒个数关系的方法,通过设计恰当的练习,帮助学生 认识摩尔质量是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通道,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 的物质质量与微观的微粒个数桥梁的观念,加深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等概念的认识 和理解。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粒个数和物质质量之间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
学会比较、学会归纳,培养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转化能力。
培养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三、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质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 教学用品
媒体:多媒体电脑、PPT课件。
五、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复习]物质的量相关知识。
回忆、叙说。
以旧引新。
入
[设问] 1023
诱发学生的好
学
这样一个数据作为1 mol呢?
奇。
习
主
题
[练习1]计算下列物质或微粒的微粒个数: ①1 mol氧原子中的原子个数;②1 mol水 的分子个数;③1 mol二氧化碳中的分子 个数;④1 mol氢原子中的原子。
(评价)
[问题1]不同的微粒如分子、原子等,如 果摩尔数相等,那么微粒个数是否相等?
(相同,)
[问题2]不同的微粒如分子、原子等,如 果摩尔数相等,那么质量是否相等?
(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评价)
计算。
根据计算得出
结论:相等。
思考并作出判 断。
造成认知冲突。
揭 示 学 习 主 题
[讲解]我们还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决这 个问题吧。
[练习1 填写表格]
[设问1]从表格中可以可得到什么信息? [结论]摩尔数相等的不同微粒,质量不相 等。
例如:lmol氧原子的质量为16g;
1 mol水分子的质量为18 go
[设问2]物质的量相等的不同微粒,虽然 它们的质量不相等,但它们的质量在数值 上等于它们的什么数值?
[形成初步结论]1 mol任何粒子的质量,如 果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 对原子质量或化学式的式量。
[追问]这个结论有没有普遍意义?
[练习2]利用“练习一”表格中的数据, 计算1 mol 一氧化碳和1 mol二氧化碳的 质量。
计算:
质量不相等。
寻找,发现与
式量相等。
产生摩尔质量
概念的雏形。
计算:发现有
有普遍意义
使学生学会比 较和归纳。
通过归纳,得岀 结论。
形成概念。
[结论]在化学上,将1 mol物质的质量称 为摩尔质量,单位:克/摩尔。
数值上,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就是该物质的 式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讲解] ION这一数据作为1 mol的奥秘了吗?
(因为它比较符合使用的量的范围)
初步明确摩尔
质量的含义
认识到其中有
关联
摩 尔
摩尔质量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