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
摘 要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要及时、快速、足量的补充血容量,早期纠正休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结果:经过抢救和护理,身体情况好转 23例,护理有效率 %。结论:尽早去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抗休克的基本措施,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 外科;休克患者;抢救措施;护理体会
休克是当人的机体受到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神经-体液因子失调的一种临床症候群。表现为循环,内分泌,代谢,神经系统的严重障碍,临床上以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精神烦躁或萎靡,脉搏细数,呼吸急促或发绀,血压降低,脉压小,尿少等为特征。休克后期常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临床常见有心功能不全,呼吸窘迫综合征,脑水肿,肾功能不全或发生DIC。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在治疗休克上有一定进展,疗效较好的药也很多,但重要是正确,及时的治疗,医护人员配合才能提高抢救效率和质量。在临床中,休克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降低等现象,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对外科治疗中休克患者的有效抢救和护理措施加以总结十分必要。
1资料与方法
2015 年 3 月-2016 年 3 月收治发生休克患者 24 例,男 14 例、女 10 例;年龄20~59岁,平均(±)岁;其中包括低血容量休克 18 例、感染性休克 6例。抢救成功23例,死1例,%。
2抢救措施: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选择粗大血管,用大针头或套管针进行穿刺(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大量补液)。根据休克原因和程度一般先输入平衡液和右旋糖酐、706代血浆、聚明胶肽等液体,必要时备血输血。
在治疗休克中,消除引起休克的病因和恢复有效血容量一样重要,应在尽快恢复有效血容量后,及时实施手术去除原发病,或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及早手术。
吸氧可增加动脉血氧含量,有利于减轻组织和细胞缺氧,一般可间歇给氧,经鼻导管给氧时,氧浓度为
40%~50%,氧流量为6~8L/min。
呼吸、心搏骤停是最危险的情况。护士必须要熟练掌握CPR技术。以及各种抢救器材的使用,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和质量。
3护理体会:
休克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
该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活动性出血问题,出血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为其使用抗休克裤,帮助进行下肢止血,实现自体输血的作用。据估计,约可增加600~2000ml,是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得到改善。
:
对于休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其体位的合理性,最好将头部偏向一侧以便进行口腔分泌物处理。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状况,尤其是患者的呼吸频率需要进行全面的观察和监督。对于存在呼吸困难现象的患者,需要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使患者的肺泡内部保持正压,进行萎缩肺泡的扩张。
:
为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位抬高20°~3
外科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