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专题一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专题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三大遗传规律都是研究亲代的性状在子代中的表现问题。无论哪个规律研究什么性状,亲代性状要在子代中表现出来,都必须经减数分裂、受情作用和个体发育三个阶段,但受精作用与个体发育不过是性状表现必不可少的阶段,它们并不影响子代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因此,性状在子代中如何表现的问题  要取决于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而与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有关的关键阶段在减数分裂中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时期。这就是遗传规律的实质所在。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表现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表现为自由组合,导致了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表现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此一见,遗传定律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引起的。
有丝分裂
(一)过程


间   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特    

①变化: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①出现染色体, ②核膜、核仁消失,③出现纺锤体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纺锤体消失,④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二)、动、植物有丝分裂的比较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相同点
 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_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由两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
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细胞壁,将细胞均分为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_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减数分裂
(一)相关概念
①. 同源染色体: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1和2或3和4 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如图
  ③.四分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1和2或3和4各组成一个四分体
(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分子,四条染色单体)
(数目:四分体数 = 同源染色体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不是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
⑤ 非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⑥ 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并行的两条染色单体。
⑦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两个同源染色体中由不同着丝点相连的染色单体,就叫非姐妹染色单体。
注意:要注意姐妹染色单体的来源和意义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精子形成过程为例)
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特点
同源染色体联会, 四分体出现,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同源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细胞种类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特点
无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染色体的着丝
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姐妹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分裂结果形成
四个精子细胞
细胞种类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三)、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1个极体  2个极体
      滋长           (2N) (N)        3个极体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N)
  (2N)     复制 (2N)      1个次级母细胞         
                       (N)  

专题一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薇薇安
  • 文件大小537 KB
  • 时间202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