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说课过程
说地理课程标准
说地理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效果
一、课程标准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说地理教材
章节地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考纲要求
(一)、章节地位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方式以及衣食住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区域的发展方向、发展水平也存在不同。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的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以两个不同的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考纲要求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说学法
探究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
分析归纳式学习
四、说教法
读图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比较法
图片展示法
五、说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认识区域〖板书〗 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板书〗
⑴层次性。⑵差异性。⑶整体性。⑷可变性。
2.“区域”的特征:
⑴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 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又如珠海市既是广东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
等。(2)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 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 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3)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3)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首先学习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
〖读图〗 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板书〗(1)、地理位置差异
(2)、气候条件差异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3)、土地条件差异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长江的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
大致位于北纬43° 48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不条件同点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相同点
温带季风气候,虽雨热同期, 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 温暖季节短,生长期长。为肥沃的黑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人均耕地较多
为肥沃的水稻土,耕地多为水田,较分散,人均耕地较少矿产资源贫乏
丰富的石油煤炭等资源
①都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板书〗
矿产资源贫乏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种植业类型
水田耕作业
水稻、油菜、棉花
旱地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
农主要农作物业生产作物熟制
其他农业类型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西部发展畜牧业
水产业发达
•〖课后作业〗:P4活动
六、说教材学价效果
1、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相应地补充中国三大自然区和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对比 2、从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对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掌握的很少,所以在课堂中要不断的渗透初中知识。 3、比较法是学好地理的重要方法。这节知识很多可以通过比较掌握,如南、北方的气候差
152[237]高中地理说课稿课件教案高三说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