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目标】
,并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
,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能读懂并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采取的人口政策也不同。
【教学重点】
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人口的空间变化实际上非常常见,广义的空间变化甚至包括你们从家里来学校上学,我们主要要求认识人口的迁移。阅读课文,找出人口迁移的含义,看看以下几种情况哪些属于人口的迁移:
1、春节期间,许多人回家过年
2、黄金周,许多人乘着假期外出旅游
3、我国内地农民赴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打工
4、胡锦涛赴美进行国事访问
5、钱学森赴美留学,新中国成立后归国
生:略
【板书】一、人口的迁移
【新课讲授】
1、国际人口迁移
读图:国际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向(分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
问题:分析世界人口迁移的规律,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学生讨论分析)
归纳:
二战前
二战后
迁移特点
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未开发国
集团性、大批量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工人增多。
迁移原因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
世界各衡
迁移路线
欧洲->美洲
非洲->美洲(殖民者掠夺)
中、日、印等->东南亚、美洲(帝国主义招工)
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
外籍工人->西亚
南欧->西欧
影响
促进新大陆的开发,种族、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
美洲人口剧增,非洲人口大量减少,大批印第安人被杀害。
缓和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但也造成了人才外流;
对移入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2、国内人口迁移
读P9图“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分析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特点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方向
从已开发的较发达地区往待开发的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原因
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
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教师承转】刚才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新课讲授】
人口为什么要迁移呢?人口迁移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地,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
158[242]高中地理说课稿课件教案高二第一章第二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