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当——编创与活动》教学设计
合肥市卫岗小学 王唯一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田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本节编创活动,在二声部合唱的基础上希望学生能用打击乐器、弹舌、拍击身体各部位等方式,为歌曲旋律伴奏。编创时可以启发学生按照歌曲的基本节奏型进行编创,然后加上声势动作(拍手、跺脚、弹舌、捻指)或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体验歌曲尾声三声部的合唱效果的基础上,加深对高水平的合唱艺术的感受。
2、能用欢快、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用声势或者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在编创与表现活动中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歌曲的编创活动
教学难点
歌曲多声部的演唱;节奏的创编。
教学过程
律动 《踏雪寻梅》 一首歌曲把我们带到了白雪皑皑的冬季
一、情境导入
听 在雪地中有一群小黄人正在唱歌,听,他们在唱什么歌? 《铃儿响叮当》
唱 你们会唱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铃儿响叮当》
问 每到冬季总有一段时间这首歌会在大街小巷反复多次的出现,预示着某个西方节日的到来,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圣诞节)
传说中,圣诞节还会有一位老爷爷乘着雪橇来到你的身边,你知道是谁吗?(圣诞老人)
那就让我们用《铃儿响叮当》这首歌迎接圣诞老人的到来吧!
怎样才能让这首歌表现的更加形式多样呢?
二、编创与活动
二声部
我们可以加入书中的二声部,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A 唱谱 用旋律线及手势辅助
B 注意与一声部不同的部分,以及二声部旋律相似的部分
A’ 基本重复A,尾声处理有点变化
两个声部完整演唱
注意感受尾声二声部和三声部的区别(音响效果更丰富饱满)
编创活动
怎样让歌曲表现形式更多样呢?
A B A’
律动 表演 声势/小乐器
圣诞老人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杯子 我们可以用它来编创节奏
编创节奏 白杯子
X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X │X X X X │
0
《铃儿响叮当——编创与活动》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