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基于绿道理论的城市水系与滨水区规划模式.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22卷第5期 2009年9月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JournalofZheiiangWanliUniversity September2009 基于绿道理论的城市水系与滨水区规划模式吴李艳,柳海宁,黄淇(,浙江宁波 315100;,湖北兴山 443700) 摘要:城市水系及其滨水区和区域水系与城市有紧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具有连通性和多功能性的特征,有必要借鉴绿道理论进行规划管理。文章从构建城市区域的水系绿道网络人手,提出城市水系生态修复规划和城市滨水区多目标规划模式,在水系绿道的框架内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滨水区旅游经济复兴等多方面的要求。关键词:绿道;城市水系;滨水区;多目标规划;连通性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50(2009)05—0073—05 随着我国对城市更新和城市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城市水系及其滨水区的规划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相关的研究文献亦可谓汗牛充栋。综合而言,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关于城市水系的生态服务和水环境治理方法,多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角度进行论述【l-21;其二是关于城市滨水区复兴和再开发途径,主要涉及城市功能结构重组和优化及其开发政策的探讨I3;其三是关于滨水区城市特色和环境景观的设计理论,一般结合国内外滨水区的城市设计案例来分析【5_q。这些研究分别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解决城市水系和滨水区规划建设的诸多问题的方法。城市水系及其滨水区具有连通性和多功能的特征,一方面城市水系与其上下游水系同属于相互连通的流域水体的组成部分,滨水区也和水系与城市发生着紧密的横向联系;另一方面作为城市中最富自然与人文复合特征的部分,城市水系与滨水区有复杂的功能要求。因此仅仅研究城市段的水系或者把城市水系和滨水区分隔开来研究都难以全面了解水系与滨水区的连通性特征,也难以满足滨水区的多功能需求。文章借鉴欧美的绿道理论,探讨城市水系与滨水区的多目标规划模式。 1绿道理论‘ 、休闲、审美及其他用途的多目标线性土地网络同。绿道概念由伊特(Whyte)于1959年首先提出,1987年在美国户外空间总统委员会上官方首次使用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提供人们接近居住地的开放空间,绿道连接乡村和城市空间并将其串联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绿道概念及规划方法对于中国大量的自然与文化线性资源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建立生态与文化遗产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被认为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关键战略之[81。美国学者利托(Little)把绿道归纳为五种基本类型:水系绿色通道、以道路为特征的游憩绿道、生态上重要的绿道、风景或历史线路绿道、综合的绿道系统或网络。水系及其滨水区往往兼有景观道路、亲水生物栖息地和生态廊道、文化遗产保护区等多种功能,是区域综合绿道网络的重要组织要素和骨架t71。收稿日期:2009一O5一l5 . 作者简介:吴李艳(1982-),女,浙江丽水人,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助教,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景观规划与设计。 73 · 2009年9月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l9世纪美国波士顿公园系统中的“蓝宝石项链”城市水系规划就反映了绿道思想。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景观设计师结合滨水

基于绿道理论的城市水系与滨水区规划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hl1987012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