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阅读 (58) 下一篇:静之韵妙 | 返回日志列表
赞赞赞赞
转载 (86)
分享
评论 (4)
复制地址
更多
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文/贯明
人生在世,贵在能恪守忠孝节义等事,方能于人道无愧,昂 首立身于天地之间。一个普通人难免有时会做错事情,事后 总是不胜懊悔。然而,事业上的挫折或技术上的缺失不会在 人们心中留下太深的愧疚,人一旦做了缺德或有损天理的坏 事之后,良心一刻不得安宁才会让人深感后悔莫及。因此, 如果把“仰不愧于天,俯不柞于人”作为一种为人处事的道德 准则,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私心或欲望,由此来感悟人生的 真谛,就能度过一个无悔的人生。
“仰不愧于天,俯不柞于人”语出《》,意思是说 为人坦荡正直就能做到对天、对人都感到问心无愧。每个人 的思想境界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幸福观。孟子对幸 福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人,他在《》中说:“君 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 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柞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 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用现代语言 解释出来就是: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称王于天下并不在其 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 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 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与此相比,孔子的幸福观则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 之。”古代圣贤们的幸福观看起来很简单, 但是因为都是与人 的精神境界有关的,所以在生活中要想去真正实现它,就需 从真诚的心性修养开始。
从一个人的幸福观可以看出他的人品、学养和抱负。一个人 如果堂堂正正、心怀善良、宽容忍让,自然就能做到问心无 愧,也就不难做到“俯不柞于人”。但是要想做到“仰不愧于天”, 那就必须懂得什么是天理,这就不是一般人的思想境界所能
达到的了。
以前我读过这样一个佛教故事:有一个儒生遇到一位修行的 高僧,就请教他说:“我每做一事,事后总是不胜懊悔,请问 您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懊悔呢?”高僧笑着回答说:“你先 听我讲一下人生的十种后悔:一、逢师不学去后悔;二、遇 贤不交别后悔;三、事亲不孝丧后悔;四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