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写的。在这里,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
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初到延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映入眼帘。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一天去了梁家河。多年以前,这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村落, “贫穷”与“落后”是它的代名词。虽说在公社的所在地,属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那种村子,但当时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年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当年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实践生活让他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历练,由一个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坚毅的品格。身上闪耀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跨越时空,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录在梁家河的故事,书中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对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为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是值得学习的。
第二天,一大早就去了枣园革命旧址。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在此期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现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
党员延安学习心得体会(共3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