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环路小学的数字课堂探索
本学期我校以三年级为试点,开展了对数字化学板电脑。这个电子终端既是学生的课本,也是学生的作业本;既是学生的认知工具,更是学生的交流工具。
数字化学习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导学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做到以学定教。课堂上,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在于导而不在于教。思维导图的设计、教学资料的收集和上传等,需要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
在《平均数》一课的设计过程中,从最初的“扶着学生学”,到后来的“半扶半放”,再到最后的“以学生为主”,教师的角色在转变,思路越来越清晰。我们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充当“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激励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研究过程的体验,课程的内容由师生共同构建。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数字化学习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模式,数字化学等的。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习者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在线与其他学习者交流。
1.互动交流,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组内成员相互交流、相互激励,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与其他小组进行竞争,增加学习的动力。 在课堂中,我们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案例】
教师出示男生、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师:从这两张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学生描述男生有4人,女生有5人,每个人套了多少个圈。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判断出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吗?请同学们依据小组学习任务单进行学习。
学生在电子终端上移一移,或用网络粉笔写写、算算,从而解决问题。
互动反馈,学生介绍解题方法。
方法一:移多补少。
通过移多补少发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男生套得准一些。
方法二:先总后分。
通过计算发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男生套得准一些。
方法三:比总数。
男生一共套中28个,女生一共套中30个,28<30,女生套得准一些。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这种方法做出评价,引导学生发现男女两组人数不相等,比总数对男生组不公平,这种方法不合理。
教师通过学台将要解决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学生开始小组协作,人手一张任务单,任务单是根据教学的年段目标和学情来设置的。学生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开始小组交流。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屏幕内容推送到组内成员的学习终端上,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边说边圈点勾划。有的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有的学生用“先总后分”的方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传统的课堂只能让一位或几位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我们的数字化学板电脑,借助信息加工工具,如PPT,Flash等,进行意义建构,每位学生都能进行“移多补少”的操作,有了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更准确、更深刻。在这一过程中,小组长就是小教师,组织组员交流讨论,遇到问题
北环路小学的数字课堂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