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
教学目标:
,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探新知:
(一)请你说出它的反义词来:
上―( ) 高―( ) 大―( )
前―( ) 左―( )
师:下面换一种方式,不说词,说一件事。
飞机起飞―飞机降落
飞船升空―飞船着陆(返回)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或相反意义的事件,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相反意义的量,如我班一个同学上课表现好,老师给他加了3分,一个同学午休课的时候在大吵大闹,被扣了3分,你认为这两个3分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加,一个是减。
师:我们可不可以说这两个量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课题:正负数)
(二)记录相反意义的量
1、把听到的数清楚地记录在表格中。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明白你表示的意思。
1足球比赛,中国队上半场进了3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2学校四年级转来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3名同学。
3小刚的妈妈做生意,五月份赚了7000元,六月份亏了1000元。
2、收集学生的记录单展示交流:
第一种:用文字表示(如赢3、输2)
第二种:用笑脸图、哭脸图表示(如:笑7000元、哭1000元)
第三种:用带方向的箭头表示(如:5、3)
第四种:用加号、减号表示(如:+3、-2)
师:你用的符号意思你明白,我用的符号意思我明白的,数学语言是要交流的,要让大家都能看明白,怎么办?
生:要统一。
师:在同学们所用的符号中,哪个更具数学味?
生:用加号和减号数学味更浓一点。
师:这种表达有什么好处?
生:简明、清楚.
师:对。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数学家提出这种表示方法,并得到大家认可,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3、认识正、负数。
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正数)+3怎么读?
生:读加三。
师导读:正三
师:像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2怎么读?
生:负二
4、读上面各数,并板书在黑板上。
师:加号和减号和过去的意义不同,加号叫做正号,减号叫做负号。抢读。+200、+、-、26(同时贴于黑板相应位置)
师:26是什么数?在写数时,为了
《正负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