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考古诗词赏析10.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考古诗词赏析10.doc中考古诗词赏析!0
复习目标:
阅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复忆、点拨练习。
中考诗词鉴赏一般要求:
初步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及表达技巧。
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复习指要:
(一) 鉴赏字词:
抓住古代诗词中动词、修饰语、特殊词(叠词、表颜色的词、虚词等),体会古代诗 词炼字之妙(对内容、手法、思想感情等的作用。)
(二) 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 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 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黒卖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 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 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 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 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 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 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 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 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 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 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解题指导
(一)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
味赏析作答。
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 探究其作用。
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 的原意。
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 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 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二)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 妙之处。
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 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 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 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 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 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后两句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 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 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3、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 _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4、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中有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万籁俱寂。

中考古诗词赏析1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蓝天
  • 文件大小125 KB
  • 时间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