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实习报告范文.doc陇县实习报告范文
今年暑假7月13号到7月17号我们地理科学三班与地 理教育专业的同学在卫老师宇王老师的带领下在陇县进行 了为期五天的实习,实习期间在老师的详细介绍下,我作为 一个陇县人对陇县的地貌土壤水文等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 解,使我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与实地中,对知识有一个更深 的理解,加深了记忆。
实习行程
7月13 0:城隍庙、药王洞、香山寺、电视塔
7月14日:千河沿岸、小沟村、纸沟村、河沟水电站
7月15 0:陇县气象局
7月16 0:景福山区龙门洞、女子防雹队
7月17日:关山草原外围、秋菊山庄、段家峡水库
陇县简介
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阪而得名,位于关中平 原西部、陕西省宝鸡市西北。东临千阳,南接陈仓区,西北 部与甘肃清水、张家川、华亭、崇信、灵台五县毗邻。宝中 铁路和204省道贯穿全境,为陕、甘、宁“三省通衢”和边 贸重镇。地处渭北高原西部边缘地区(关山东麓),地势西 高东低,最高点海拔2466米,最低处海拔800. 2米。属黄 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千河、北河等。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
候区,年降水量600毫米,年均气温10. 7°Co矿藏资源主要 有煤、大理石、陶土等。宝汉高速、212省道公路和宝中铁 路过境。
地质地貌
陇县是一个地貌类型多样,地形破碎复杂的少数县之 一,它位于关山和渭北高原西部的千山之间,其县城坐落在 千河谷地的中部,总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全县有大小山 头3429座,大小沟道1746条,主要河流四条,四条河的主 要支流64条,其中最大的千河由西北流向东南,斜贯县境 中部,其余三条分别流向南、北,交错切割,自然形成山岭 重叠,沟壑纵横,梁昴谷坡,彼起此伏的复杂地形。这些复 杂多样类型的形成,是各种自然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 导因素是地质条件,其次是气候及其它外营力等。陇县的地 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系统代表着不同的构造形式的综合, 境内可分为五个地貌单元:千山低山丘陵、黄土梁沟壑区; 合谷阶地区;关山山区;六盘山丘陵山地区;景福山区。
城隍庙附近的黄土层
城隍庙(34° 54’ N 106° 51’ E 气压 910. 5mb 海拔 897m)
于北坡途经药王洞的城隍庙附近该地区黄土沉积地貌 典型,从地形剖面总体来看黄土岩性为红黄色,结构致密而 坚实,呈块状,大孔隙少,成分以粉砂为主,粘土含量高。 夹有数层红棕色、褐色埋藏古土壤,钙质结核成层分布,多
呈放射状空洞。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发 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 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 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 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马兰黄土,厚度 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 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昴广布的破 碎地表。宝鸡黄土属于第四纪形成属于马兰黄土。
药王洞
陇县药王洞在陕西省陇县城北约二公里处的北坡村后。
始建于唐代,初名谷神观;元代马丹阳曾隐居于此,修道传 教,行医治病,影响颇大,故而时人改称丹阳洞;清代乾隆、 道光、光绪年间均有修缮与扩建;民国二■一年(1932),杨 虎城将军来陇县视察,曾游览此道院,后助资维修并扩建道 院部分殿宇。解放
陇县实习报告范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