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复习笔记--儿童文学复习笔记.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复习笔记--儿童文学复习笔记.doc第一章儿童文学的概念及美学特征
1、 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①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②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 艺术;③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④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 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卞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 |关于儿童文学含义的几种流行说法
儿童本位文学(20世纪20年代)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郑振铎
积极意义是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自 觉提供观念上的巨大推动;不足是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忽视了儿童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育儿童的文学(20世纪50、60年代)贺宜鲁宾
积极意义是把关注儿童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强调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家的社会责任感; 不足是忽视了儿童文学的审美、娱乐等功能。
解放儿童的文学(21世纪初)朱自强、王富仁
积极意义:是“儿童本位”的继承和发展,是尊重、爱护、发展儿童的根本表现。
3、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欢愉、变幻、稚拙、纯真、质朴
4、 |两种审美意识的对立统一|儿童文学美学特征极其重要的一点在于:作为创作主体的成年人与接受主体的儿 童两种审美意识的对立统一:
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对儿童文学的美学个性的构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儿童的审美意识同样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美学个性的构建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总之,儿童文学是儿童与成人两种生命投射的必然结果,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就在于成人与儿童在这一特殊领 域里,达到生命韵律的碰撞、契合、共振、交流。
5、 |儿童文学美学特征的具体表现
欢愉:游戏精神的张扬。充分利用游戏的方式组合文学结构及表现形式,使作品富于游戏精神,最大限度地 张扬儿童的天性,使儿童徜徉其间,产生愉悦和共鸣。一林格伦《长袜子皮皮》
变幻:出色的荒诞美。儿童(尤指幼儿)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思维”必然导致任意结合逻辑的思维方式,儿 童不懂得事物的内在联系,常将不同类别性质的事物混淆在一起,因此,儿童在审美时对作品中的“荒诞”部 分特别容易接受。即荒诞正契合了儿童审美心理中任意结合的思维方式。一一卡塔耶夫《七色花》、特拉弗斯
《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阿姨》
稚拙:明净的清新美。稚拙美是对儿童天性的升华,儿童由于陈规陋习的熏染,不懂权势名望的单纯及不受 外在规范拘束的自由,而拥有的是赤诚的心、敏锐的感觉和创造性的稚拙美,是一种原始的、有悖于常情常理, 却异常透彻、异常明净,异常独特的美,它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形式上。一一中川李枝子《不不园》、张 天翼《大林和小林》
纯真:天真的真诚美。纯真美是儿童纯洁真诚的心灵在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儿童的心灵是单纯而明净的,他 们因为不谙世事而真诚地对待一切事物,用儿童那质朴性灵的纯净溪水,来冲刷伴随着所谓文明教养而淤积在 成人心中的肮脏污垢,就成为儿童文学作家追求的目标,纯真美是儿童文学独有的美。一一李其美《鸟树》
质朴:天然的淳朴美,质朴既表现为作品形式方面简洁朴素的表达风格,也表现为作品心理内含的素朴,从 而出现“与无足轻重的东西中出现最高度的深刻意义”(黑格尔)的儿童文学美学特征。一一张秋生《粉红色魔 椅和蓝精灵》
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
1、 儿

复习笔记--儿童文学复习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健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