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钢琴复调作品评析论文
一、巴赫复调作品的重要性及易出现的问题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是世界文化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他的复调作品,有评论家是这样评论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声部线条有机地结合的作品即构成复调作品。巴赫的复调音乐充满音乐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美感,是复调性最高的。不过对于大多数钢琴爱好者来说,普遍存在着对其作品理解不够深刻,弹奏时各声部层次对比度不够、各声部线条走向把握不准,乐句起收处理不当、两手相互协调差等诸多问题。
二、巴赫作品顺序的选择及分析
1、《初级钢琴曲集》
巴赫的《为安娜·玛格达莱娜,巴赫的键盘小曲集》,俗称“小巴赫”或“初级钢琴曲集”,这些曲子虽然简单,但是都已经有了复调作品的初步形态。例如:第三首乐曲是一首小步舞曲,二个声部的进行。首先由右手进入,第二小节上左手重复第一小节,形成声部的交替和模仿,这正是复调风格的一种体现。
巴赫的曲子,初级阶段非常注意强调每个音的独立性,重视每个音的触键。在每个音符都能获得良好音质,同时它们相互联系,保持横向旋律线条的清晰,纵向对位的完美结合。
2、《二部创意曲集》
“创意曲”是对一个短小精悍的音乐主题,运用各种作曲技法不断发展变化,创造乐意的乐曲。巴赫的《创意曲》创作于1723年,每一首都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音乐上也有着不同的情绪与风格。巴赫的作品,还具备“每个音符、每个线条都歌唱”的生动性,是用歌唱的感觉去弹每个音符、每个声部。
在《巴赫二部创意曲》的15首乐曲里,两个声部的对位进行,其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二部创意曲》基本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乐曲的主题较为短小,用对位模仿或展开的手法构成;第二类,主题是较完整的乐句,基本上是以赋格曲手法创作。第三类,以严格的模仿对位卡农手法写成。另外,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不是根据演奏的难易程度安排的,作品中第1、4、8、10、13、14首作品音乐形象相对简单;第3、5、7、9、15首作品音乐形象不难理解,技术稍有难度;第2、6、11、12首作品在音乐形象和技术上都有难度。
3、《三步创意曲集》
巴赫的《三部创意》是在二部基础上的拓展。《三部创意曲》比二部多了中声部的音乐线条,加强了多声部的概念和感觉。《三部创意》,在纵向上能使各声部协调一致,更重要的是从横向上使声部的旋律相互交织,以造成音乐的交错起伏,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立体、均衡的整体。
4、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顶峰之作——《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被称为是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是钢琴演奏者的必修教材。《平均律》共分两卷,第一卷的前奏曲与巴赫前期的作品相近,具有练习曲的特征。第二卷的前奏曲除了个别外,其它则都是旋律性很强、对位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评析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