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雍正王朝》人物点评系列-
2
———————————————————————————————— 作者:
———————————————————————————————— 日期: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雍正王朝》
1、做孤臣。
康熙按照顺治“永不加赋”的嘱托,一直对臣下和民间实施宽仁政策,加之晚年倦勤,百官变得恣肆不法起来。一个重要的弊政就是各级官员纷纷向国库借钱,挥霍浪费不思归还,以致国库空虚,无力办大事。逢有灾年或者边患,财政就会捉襟见肘。康熙有意派人追讨欠银,,其四子胤祯勇敢地站了出来,表决心说:“儿臣大不了做个孤臣!”康熙“圣心甚慰”。所谓“做孤臣”是与“结朋党”相对的,也就是处处以朝廷大局为重,勇于任事,披坚执锐,不考虑个人进退,不怕得罪同僚,哪怕落得个独来独往,没人理睬,,有两条正路,一则是做忠臣,一则是做能臣,而这个“孤臣”的最高境界是既忠且能。问题是,这样的人纵讨得皇上一时的欢心,往往没有好下场。中国是人情社会,撕破脸皮做官,时移事异就可能获罪,无人同气连枝,只能付出代价,就算是皇上也未必能保你一辈子。这方面,汉景帝时的晁错就是前车之鉴。胤祯和康熙当然明白其中道理,因此上这个保证一下,父子之间心意相通,帝座的天平也向老四发生了重要的倾斜。
2、假道学
四王爷揽下了追讨国库欠银的脏活累活,为之前驱的是非科甲出身的田文镜。这个后来被称为“酷吏”的能员,出身寒微,又要夺人奶酪,不免处处受阻,而且遭人白眼。老状元陈文胜来到堂前,还上了自己所欠的一两银子,并以科甲之名羞辱这个官场新人。田文镜以退为进:“陈大人,你既然是进士出身,状元及第,自然是熟读圣贤之书,深谙圣贤之道了?”陈文胜:“圣贤之书自然是常温常读,圣贤之道自然是恪遵不移!”田文镜:“那我倒要请教,‘君子怀德,小人怀古;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是什么意思?”陈文胜:“田大人要学君子之道,改日到舍下来,老夫可以教你。今天既然是谈欠库银的事儿,不必东拉西扯。老夫欠的一两库银已经还清了,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田文镜:“我正要问你欠一两银子的事,不过我不要你答,我代你说了。你上得堂来,倚老卖老,桀骜不驯,无非是怕众人说你不合流假清高;可你又不敢多借,怕朝廷有朝一日追查起来,,既不自外于同僚,又不怕朝廷追查。于是你就心安理得做你那既没有真才实学,也可不干实事的官儿,享受你那一篇八股文挣来的富贵荣华。什么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古。'你只是怀古不怀德。子曰:‘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只图虚名,用尽心机,尸位素餐的假道学真小人,还有什么脸面在这里开口科甲闭口状元的喋喋不休?”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田文镜这一骂,骂尽了那一票东张西望、小心翼翼、碌碌无为、亦步亦趋的官场混子。这部戏中,着力褒扬的是那些不辞繁剧、实心用事的人,而对以几篇八股文章换得功名,一天到晚不做实事,只知沽名钓誉的人,则是逮着机会就加痛贬。这是“黑猫白猫”论的延伸,也是这个时代的风尚.
3、谁家的银子
3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普通大臣的钱款由田文镜去追,王公贵胄的挂帐只能由四爷出面。老四去找老十让他还钱,老十深感纳闷:“国库的钱不就是皇阿玛的钱吗?我不是皇阿玛的儿子吗?儿子用老子的钱还用还吗?”不管是这个追欠行动,还是后来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位前期的四爷后期的雍正总想着削夺利益阶层的脂膏以充国库,便总免不了要遇到种种的软钉子和硬杠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非天下人之天下,而是由士绅、地主、贵族和官僚共同组成的统治阶层的天下。在稳态社会中,且不说蝼蚁般的被统治者难以翻身,就是贵为天子的皇上也不是颁行什么政策就能贯彻什么政策的。正如雍正跟乔引娣掏心窝子的话:我们都忍着点儿吧。
历史剧《雍正王朝》人物点评系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