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古典京剧声腔韵味的内涵、本源及其艺术规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古典京剧声腔韵味的内涵、本源及其艺术规律
中国古典京剧声腔有其独特的“韵味”色彩,是京剧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所谓色彩,乃借用绘画术语,以通感之法说明戏曲声腔的美感特点的整体体验。中国戏曲的声腔有其特定地区的独特个性,有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戏曲声腔韵味。戏曲声腔韵味的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与各种文化要素密切相关,导致戏曲声腔在语言、韵律、板式、审美心理方面,既与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又各具特点,中国古典京剧也是如此。京剧不属于有特定地区的地方剧种,它是吸收了各地方戏曲的精华而形成,有“国剧”之称。京剧形成于清代中期。当时北京戏班荟萃,徽班进京以后,吸收各剧种的营养,逐渐形成京剧。由于京剧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要素,形成了一种博大精深的“京剧文化”,遍及全国,远及国外。特别是京剧声腔独特、优美。韵味浓郁,脍炙人口,便于传播,久唱不衰。为什么呢?因为京剧声腔的“韵味”特别美。
京剧的声腔包括唱腔和念白,有其独特的韵味风格。京剧的唱念包括四声阴阳、尖团清浊的字音规则和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京剧的念白可分为韵律化的“韵白”和“京白”,是一种经过艺术提炼、具有节奏感的音乐性的语言。京剧属于含有“西皮”、“二黄”的皮黄板腔系统。京剧的腔格,唱、念宗奉“中州韵”和“湖广音”,字分“尖团”、“上口”,押韵以“十三辙”为准。根据汉字的阴、阳、上、去四声调值,安排唱腔的旋律走向,要求依字行腔,以腔带字。四声不同,从而形成唱腔的高、低、断、连,使旋律走向各异。京剧声腔风格不同于其他剧种,自然,京剧的声腔韵味就不同于其他剧种。京剧演员在充分保持该剧种的唱念韵味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行当,又创造出个人唱念的韵味风格。而这种独具的风格,最后形成流派。区分流派的标准主要是声腔。京剧的声腔是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戏曲的声腔旋律构成的,有着一种特 定的独具的声腔韵味,通称为“京腔京韵”。它的声腔旋律要受汉语语音的制约,根据汉语语音生发旋律,创造声腔。即以“字”为根本,使音乐语言化。京剧的韵味,是通过发声吐字这个飞跃来完成的 ,以文字的音乐性来加强声腔的音乐性。歌词的抗坠抑扬与声腔乐曲关系密切,对审音用字十分考究,要紧处往往一个字要几经改易,以求完美 。中国的诗词歌赋都是歌唱体,音谱歌法早已失传,但因为词的文字声调表现音律,它的字声组合谐和协调,即使无谱可依,唱读起来仍然铿锵悦耳,这就是汉语的“美”。京剧遵循的“中州韵”和“湖广音”,就是通过长期舞台实践,经过无数前辈艺人积累和研究,逐渐形成的一整套有丰富艺术效果的京剧声韵系统。这套比较完备的京剧声韵系统,丰富了京剧声腔艺术语言的规律性,京剧艺人奉为圭臬,京剧的韵味就是这一套语音系统的充分展现,把汉语语音的音乐性的审美愉悦充分发挥出来。
京剧声腔的“韵味”是什么?就是字韵与声腔的珠联璧合,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美。它体现了京剧的语言节奏韵律,运用韵白的语音音乐性,使之产生汉语语音的节奏和韵律。运用韵白的音乐性,使之产生对称均衡,调和铿锵的韵味。它比用其它的语言方式——如普通话的语言方式——更耐人寻味。
“韵味”是一种由戏曲化的歌唱技巧所创造出来的戏曲声乐最高的形式美。上面对京剧声腔“韵味美”的内涵作了一些描述,但是,“韵味”的本源及其艺术规律又是如何呢?关于这点,简述如下:
“韵味”是唐末司空图提出来的。司空图在他的《与李生沦诗书》中说:“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在文中提出了“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的“韵味说”。司空图沦诗主张“韵味”说,他认为诗要有韵味,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义,而要有“韵外致”、“味外旨”,即在诗的表层之外还要有一种或者多种旨趣或韵味,使诗产生一个意蕴丰富而耐人寻味的复合意象,能够引起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韵味”指的就是“弦外之音”。文学艺术的韵味之产生,在于能够引起人们的回忆、回味,因为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韵味的意蕴与欣赏者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感受,会自然地找到契合点。感到这种“弦外之音”已先得我心,有知音之感,发生共鸣。特别是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会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感陶醉。
到了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提出了“神韵”之说。他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公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袁枚《随园诗话》中说:“严沧浪借禅喻诗,所谓羚羊挂角,香象渡河,有神韵可味,无迹象可寻,此说甚是。”用司空图的话说,就是“近而不浮,远而不尽”,进入一种“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的艺术幻觉之中。
“韵味”说,“神韵”说,司空图作了生动的比喻。他在《与李生沦诗书》中说:“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

中国古典京剧声腔韵味的内涵、本源及其艺术规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