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十三篇课文,是一篇有关海洋常识的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开篇便用设问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海底世界是个神秘的领域,既好奇又向往。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品读课文,并不能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会写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能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能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能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生字词,看看大家还记不记得他们。
找同学读词语,注意纠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文章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从课文中找出?
学生回答(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教师出示PPT
师:这个问题一提出来,连老师都产生了疑惑,咱们总看见大海,还真没去海底看看,那我们就一起去深海里看看有什么东西。
师:请自由朗读课文2-5小节,思考课文介绍了海底世界哪些东西?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海底动物、植物、矿物。
(三)、深入研读,体会海底的奇妙。
1、 体会海底的声音。
(1)、师:我们印象中的大海都是热热闹闹的,有冲浪的、划船的、游泳的……当我们在海面上玩耍时,海底是怎样的呢?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也没有?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找出答案。
学生1回答(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师出示对比图。
学生2回答(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也不是。)
(2)、海底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学生回答(动物)。
那明明有动物发出声音,为什么之前说海底是宁静的?引导学生说出“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窃窃私语”的意思。
(3)、比较“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和“有嗡嗡声,有啾啾声,有汪汪声,好像还有打呼噜声……”,引导学生体会使用修辞手法的好处。
2、掌握
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
(1)、原来海底的动物能发出这么多声音啊,那同学们自己默读第三小节,用你喜欢的方式找一找,这海底都有些什么动物?
(2)、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掌握动物的活动特点。
(3)、通过对各种动物活动特点的学习,体会中心句。
3、掌握海底植物的差异。
(1)、海底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那他们平时都去哪里玩呢,能不能从文中找出他们的小花园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2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