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账簿红色账簿:闹革命是要花钱的大家都知道,闹革命是要花钱的! 可是, 为什么白手起家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推翻掌握经济命脉的国民党,夺取政权呢? 从 1921 年的建党大业,到 1927 年的三大暴动,到八年抗战,再到 1949 年的建国大业,共产党是怎样解决革命经费的呢?从物质基础的角度来说,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红色账簿的第一部,说的就是建党大业到 1927 年的三大暴动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说到个中情由,却又是风起云涌、大浪淘沙……我党的建党大业的经费又是多少呢?李大钊、陈独秀这两个共产党早期的大佬为何没有参加中共一大?毛泽东的经商天分如何协助筹措暴动资金的呢?林氏三雄如何叱咤两湖, 蒋介石又因何被国民党开除?所向披靡的叶挺暴动失败和红色家底有多大关系?斯大林支持过汪精卫吗?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三马同槽为的是几袋子口粮呢?在广东建立苏维埃是个怎样的生意经?井冈山, 一个仅能养活几百口人的小山区,因何红旗不倒? 我们都知道革命的结果, 至于原因和过程,看《红色账簿》一一道来…… 1 、共产党的建党大业,需要多少钱? 共产国际是 1919 年3 月成立的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 由俄国布尔什维克( 共产党) 控制, 总部设在莫斯科。马林受共产国际派遣, 肩负着一项极其特殊的使命——帮助中国工人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组织。马林并不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第一人, 此前还有一位名叫维经斯基的人被派到中国,中国名字叫“吴廷康”。早在 1920 年3 月间,吴廷康就具体考察了建立中国的环境,通过俄国驻华大使馆和北京大学俄文教授鲍立维( 也有译做柏烈伟的), 结识了在北京大学的共产主义者。鲍立维在北京大学教授俄语, 对中国文学颇有研究,称得上是一位汉学家。他最先给吴廷康推荐的,是他的一位中国同事——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若论起对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当时的中国恐怕再没有谁比李大钊更全面、更深刻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之后, 建立了苏维埃联盟, 简称苏联。新成立的苏联政府宣示了一系列对中国的友好政策, 表示愿意放弃沙俄时代通过侵略取得的利益, 这让中国人很感动,领导中国人推翻满清帝制的孙中山甚至喊出“以俄为师”的口号。中国的知识界第一个站出来为“十月革命”大声喝彩的, 就是李大钊。他认识到中国靠自上而下的所谓改良、维新, 根本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只有象苏联那样革命,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给朋友的信中, 李大钊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发生的革命, 表达了羡慕之情: “中国革命的前途, 要采取西方的策略时, 则最好去学俄国共产党。”说起来,李大钊还是位“海归”。出身河北农家的李大钊对政治的兴趣非常浓厚, 1914 年他考入著名的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 专业是政治本科。按照当时情况, 中国人取得该校毕业文凭回国,在政府机关谋个公务员之类的毫无问题。遗憾的是,李大钊并没有拿到这所著名大学的毕业文凭。 1916 年2 月初,入学仅一年半,李大钊被早稻田大学除名了。原因并不是因为学均成绩排名第四十位,当时全班有八十余名学生,他的成绩属于中等偏上。被除名的原因, 是因为李大钊“长期欠席”。所谓“欠席”就是缺勤, 李大钊缺勤的很大的原因是把精力用在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东方, 应该归功于日本的共产主义者河上肇等人, 是他们把马克思的著作翻译成日文, 当年留学日本的中国革命者很多人都是从日文版学到的马克思著作。李大钊从日本回国后,在北京的《晨钟报》( 即后来的《晨报》) 任职,“守常”就是他习惯用的别号和笔名。不久, 李大钊在北京结识了陈独秀,此时两人还都没有到北京大学。李大钊和陈独秀相识,是在北京南城的瑞记饭庄里。请客的人是李大钊, 主客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陈独秀是陪客。此时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位置出现了空缺, 原来的主任章士钊要离开北京南下, 于是便向蔡元培推荐李大钊接任自己的职务。蔡元培聘用了李大钊,李大钊设宴答谢,也是人之常情。而陈独秀是凑巧赶上了这顿饭局。他来北京是为上海东亚图书馆募集股份, 此时蔡元培刚刚接任北大校长不久, 正在网罗人才, 陈独秀又与蔡元培是旧相熟,便被邀请到学校担任文科学长( 后改称文学院院长) 。蔡元培把陈独秀拉来,也是想让他和李大钊两人提前认识认识,两人都跟图书馆有关,以后也好在一起共事。通过这一饭之缘,两人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李大钊接任北大图书馆主任之后, 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条件得天独厚。北大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会, 思想激进的革命者还创办了《新青年》杂志, 宣传马克思主义、赞扬“十月革命”, 探讨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为了安全起见,马克思故意被翻译成“马尔克斯”, 以宣传共产主义为主的藏书室被称为“亢慕义斋”(英文“共产主义”的谐音),以便公开
红色账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