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重塑襄城八大观.doc1
畅想襄城征文
旅游规划 重塑襄城八大观
耿笑笑
一、 襄城的历史由来
襄城,古时名“氾”又名“氾邑”“氾城”春秋时属郑国辖地。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姬郑避叔带之难居住此地,所以更名为“襄城”。 公元前540年,襄城属楚国辖地,楚灵王在 氾之西北隅又筑造了一个 新城,战国时,襄城更是居秦楚韩魏之间,隶属迭更。秦时,实行郡 县制,设襄城县,王莽新政时改“襄城”为“相城”,东汉恢复襄城 原名迄今。
二、 襄城八大观
(一)襄城八大观的由来
因襄城八大观有文字记载存在的时间在明代, 所以又名明代襄城 八大景观,明户部尚书李敏曾为八个景点各赋诗一首(见《襄城县名 胜文物古迹》)。
汝水虹桥,位于县城南门外北汝河上。俗称“南关小石桥” ,丰
水期常掩于汝河中,枯水期才能看到,红色石桥联接汝河东西两岸。
乾明晓钟,位于县城南首山乾明寺内。相传寺内一口有古钟 ,围
可四抱,每至天色破晓,不击自鸣,声闻数里。
2
紫云藏雪,位于县城西南部的紫云镇内紫云山南端。秋冬之交,
槲木葱郁,红叶漫山,瑞雪乍晴,红装素裹,蔚为壮观。
令武秋风,位于县城西南部的紫云镇内令武山令武庙。 庙东有楚 令武将军墓祠,周围遍植松柏,深秋风急,古木萧瑟。
青冢愁云, 冢寺内。寺西有一古冢,传为纪念昭君王嫱出塞和亲而设的衣冠冢, 因冢上常年青草依依,所以名为“青冢”。
龙池晚钓,位于县城北今库庄乡邮亭村附近。旧时有泉曰龙池, 池边垂钓,其乐自在。
阳台暮雨,位于县城东门外,有一阳和楼,值暮色苍茫,烟雾缭 绕,似细雨蒙蒙。
高桥夜月,。原有一古石桥, 因附近地势低下,河床深邃,桥似空悬,故名高桥。近桥处有一深潭, 岸边遍植垂柳。夏秋之交,夜月皎洁,倒映入水,画图天成。
(二)襄城八大观的意义
与青岛八大观的建筑景观不同,襄城八大观旨在自然景观与历史 文化景观相结合,更能体现襄城的悠久历史和风土人情。依景观所示, 所辖之地皆是遍植杨柳、青草依依、漫山红叶……可见当时襄城人文 和谐,生态平衡,万物滋长,一派祥和。且景点多与故事传说相辅相 成,不仅丰富了自然景观的内涵,而且提升了景观本身的趣味性,吸 引民众前往参观游览。
就意义来讲,一是给人民群众打造一个宽松的休闲氛围; 二是旅
3
游作为第三产业不仅能够给当地以及襄城县人民提供就业渠道, 还能
够增加经济效益;三是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人们向善; 由于
乾明寺作为人民群众的拜佛观光之地远近闻名, 而现今人民群众在追 求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同时,随之信仰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佛教宗 教等在进一步深化,信教群体越来越庞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经济丰实 的情况下,同时需要精神上的寄托,这也是县政府给人民群众创造了 一个教化人们向善的良好渠道,政府的投资力度与合理化管理也会受 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四是保护与弘扬文化古迹具 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扩大吃、住、行、游、购、娱等的收入,能 够提升招商引资的力度,拉拢资金,壮大旅游地规模,在县委县政府 的优惠政策和牵头引导下打造一个国家级的旅游胜地, 同时也提升了
襄城的知名度,能够以丰厚的历史底蕴名列历史文化名城名录。
三、就如何保护与开发八大
旅游规划——重塑襄城八大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