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材分析:
《分类与整理》这节数学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对同种物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分同一类物品,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看,看看是什么?(苹果)一共有几个呢?
学生列式计算,会按不同的角度去列示计算。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疑问,你们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可能会说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大小分的,所以方法不一样。
师:其实,不管你们是按颜色分的,还是按大小分的,都把这些苹果进行了分类。师解释“分类”就是把相同的放在一起。
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分类”的现象?
生举例,老师出示相关课件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还有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更环保等等,看来分类的作用可真不小,想学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和整理。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太精彩了,不仅赢得了老师的赞扬,还有一群小朋友也成为了你们的粉丝,看,她们来了!出示:气球图片
他们手里可真漂亮啊,你们喜欢吗?但小朋友说了,要把这些气球分分类,才能送给你们,你会分吗?你打算怎么分?
学生可能会按颜色分,也可能会按形状分。绿
板书:形状 颜色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分类标准将气球分一分,合作要求:1、先小组讨论,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标准分类。2、小组合理分工,将分类结果贴到展示卡上;3、数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组长负责把数据记录下来;4、时间5分钟。
案例分析: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经历和体验分类的过程与方法,自主构建知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思维开放,互动交流的环境。
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整理的特别好,哪个小组想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我看到有的小组和他们组分的不一样,谁能展示一下?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方便数
师:他说方便数,我有问题了,你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吗?
师:为什么不用数?你们是怎么一眼看出来的?
生:圆气球这一排最长,葫芦气球最短
师:同学们分的特别好,为了让这幅图更加清晰,我还要补充上一些内容,先在这幅图下面画一条横线,然后在每种气球下面做上标记,这一行是来
一年级数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