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刑法课件:第十二章 共同犯罪.ppt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与性质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第25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1)任意的共同犯罪
(2)必要的共同犯罪
①聚众犯:三人以上才成立犯罪
②对向犯:又称对合犯,是以存在二人以上的行为人互相对向的行为为要件的犯罪
③犯罪集团:三人以上为了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

(1)广义的共犯(德日刑法的分工分类法)
①正犯:单独正犯、共同正犯;直接正犯、间接正犯


②共犯:非实行犯
(2)狭义的共犯:教唆犯、帮助犯(我国分类)
(3)共犯行为的正犯化
*
(二)共同犯罪的性质
共同
(1)犯罪共同说(通说):部分犯罪共同说(通说)、全部犯罪共同说
不要求罪名完全相同
(2)行为共同说(接限制从属性说,我国)
共同行为,行为从属,责任独立
,甲看到仇人,对乙说:机会来了快开枪,乙误以为是猎物开枪将人打死。则依行为共同说, 甲,故意杀人教唆既遂,乙,过失致人死亡
犯罪
(1)仅考察违法性(及该当性)
(2)不考虑有责性
,看着女儿打死其他小朋友

(1)共犯从属性说
①传统从属性说 该当,违法,有责均依附于正犯,正犯无罪,共犯亦无罪
②限制从属性说 强调参与的独立性(罪责独立)
,王五看到一同上前殴打,则李四有正当防卫为阻却事由,而王五没有
(2)共犯独立性说(受否定)
(3)我国
①帮助犯:从属性
②教唆犯:独立性(兼具罪名适用的从属性)
*
:部分行为共同责任
,另两人得手,不算犯罪中止。(部分行为共同责任的表现)
(1)既遂未遂的认定
,但第二天没去,另两个人成功杀人,则此人也为共同犯罪。(共谋共犯)
(2)犯罪数额的认定
,分别拿了500万与1000万的文物各自离去,则认定为1500万。(与没有约定的同时犯相区别)

(1)共同正犯(共同的实行行为+共同犯罪故意)
(2)帮助犯
*
二、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 二人以上+共同行为+共同故意
(一)二人以上:自然人、单位(无有责性要求)
(二)共同的犯罪行为
、参与犯罪的行为整体
(1)作为与不作为
(2)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
,母亲叹气后离去,儿子死亡。作为与不作为的共同犯罪
。(过失犯罪中回避可能性问题)

(1)共同实行行为 (共同正犯的客观条件)
:共同实行犯罪所描述的行为
,如共谋行为




,两人没打中一人打中
(2)参与共谋的行为(正犯行为)
(3)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
,不算
,算教唆犯
(4)组织行为
*
(三)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

(1)共同的犯罪故意 认识因素+意志因素(部分或全部,即不同故意也可成立共犯,不要求罪名一直)
. 甲乙走私,但走私物不同 yes
. 甲乙共同雇船,一人偷渡,一人走私 no,各自定罪
(2)共同的意思联络:认识到对方与自己一起犯罪
yes,默契
no,过失;医生为间接正犯,故意杀人罪的正犯

(1)共同正犯
共同正犯必然存在合意,共同的行为决意,至少有默示的合意
(2)教唆犯

,不需认识到对方在教唆(片面教唆)
(3)组织犯


(4)帮助犯

(1)片面的共同正犯:通说否定存在
,王五为李四安全着想独自将张三打晕,不成立共同正犯,最多为帮助犯
(2)片面的教唆:具有可罚性

(3)片面的帮助:通说成立

*
三、不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况
(一)共同过失犯罪:分别承担过失责任
第25条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1、过失+过失
,接班推迟导致锅炉爆炸
2、故意+过失
,后开车上路后撞死人。
成立共同

刑法课件:第十二章 共同犯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窝窝爱蛋蛋
  • 文件大小324 KB
  • 时间2021-08-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