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风景名胜区.doc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武陵源景色奇丽壮观, 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境内, 连绵 26000多公顷, 景区内最 独特的景观是 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有 200 余米高。在峰 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景区内还有 40 多个石 洞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 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观, 该地区还因庇护着大量濒 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而引人注目。
◎概 况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 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总面积约 500 平方公里。最近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 20世纪 80年代初新发现的山水名胜。 这里的风景没有经过 任何的人工雕凿, 到处是石柱石峰、 断崖绝壁、古树名木、云气烟雾、 流泉飞瀑、 珍禽异兽。置身其间,犹如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艺术山水长廊。 武陵源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均属方公里的面积中, 目 前所知有山峰 3000 多座,这些突兀的岩壁峰石,连绵万顷,层峦叠嶂。每当雨 过天晴或阴雨连绵天气, 山谷中生出的云雾缭绕在层峦叠嶂之间, 云海时浓时淡, 石峰若隐若现,景象变幻万千。
武陵源水绕山转,据称仅张家界就有“秀水八百”,众多的瀑、泉、溪、潭、湖 各呈其妙。金鞭溪是一条十余公里长的溪流, 从张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 两岸峡谷对峙,山水倒映溪间,别具风味。
武陵源的溶洞数量多、规模大,极富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索溪峪的“黄龙 洞”。黄龙洞全长 公里,洞内分为四层, 景观奇异, 是武陵源最为著名的游 览胜地之一。
◎自然遗产
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 武陵源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 大致经历了武陵一雪峰、 印支、燕山、 喜山及新构造运动。 武陵—雪峰运动奠定 了本区基底构造。 印支运动塑造了本区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 而喜山及新构造运 动是形成武陵源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之一。 构成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层主要由远古生界中、上泥盆统云台观组和黄家墩组构 成,地层显示滨海相碎屑岩类特点。 岩石质纯、 层厚,底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 岩石出露于向斜轮廓, 反映出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和基本 条件。而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坍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
化作用, 则是塑造武陵源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 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内外地质重力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奇特多姿的地貌景观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武陵源共有石峰 3103座,峰体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 高度由几十米至 400 米不等。 峰林造型景体完美元缺, 若人、若神、若仙、若禽、 若兽、若物,变化万千。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特点是:质纯、石厚,石英 含量为 75%〜 95%,岩层厚 520 余米。具间层状层组结构,即厚层石英砂岩夹 薄层、极薄层云母粉砂岩或页岩, 这一层组结构有利于自然造型雕塑, 增强形象 感。岩层裸露于向斜轮廓产状平缓 (5°〜8°,局部最大达 20°) ,增加了岩石 的稳定性, 为峰林拔地而起提供了先决条件。 岩层垂直节理发育, 显示等距性特 点,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