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学反思.doc《挑山工》教学反思
《挑山工》是一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冯骥才登泰山时从一位挑山 工身上受到启发的事情。课文夹叙夹议,通过自己的见闻和与挑山工 的对话说明了干什么事都应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道理。上这课时 我以“先学后教,问题评价”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自己探究的 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导读单指导预习一一预习效果检测一一自学成果交流一一提 出学习中的疑难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教师点拨适当拓展一 一问题训练检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和反 思,不禁为这课的几个亮点而欣喜:
一、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学生在导读单的指导下进行了 自学,对生字、词语、优美句子学习积累之余充分的阅读课文,并在 这一基础上提出了自己不懂得问题。课堂上学生完成自学检测的同时 能有个性的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如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 时,有的同学不但自己进行了读、解释,还别出新裁的请其他同学参 与进来用词语造句,并恰当的表扬这个同学,课堂气氛活跃。紧随其 后的是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问、小组学习成果汇报以及课堂结束时的 训练检测、小组评价无不显示着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1、预习和质疑能力。学生在课前根据我设置的“低层目标”,通 过目视、口诵、手写、脑想充分自学。既掌握了本课的相关字词、初 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又在积累、标画、批注的过程中提出了好多有针 对性和学习价值的问题,如
挑山工和游人上山有什么不同?
挑山工的话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课文的最后一段:
'作者说:
“我需要它。”'作者需要它什么?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斯说: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所 以在学生质疑时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鼓励其敢 于大胆设想、敢于标新立异,即使提出的问题与本课关系不大也不要 去伤害他们这种积极探索、敢于发散思维的精神。
2、合作和解疑能力。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 行归纳,激励启发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这一环节先针对 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然后让学生确定学习方法进行学 习。如在解决大部分同学集中提到的问题:
课文的最后一段:
'作者说:
“我需要它。”'作者需要它什么?学生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 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通过沟通互动他们体会到了不同的 理解和思路。他们有的说“它”指作者画的挑山工登泰山那幅画,有 的说是画中的挑山工,有的说是挑山工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 神……并且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理清和表 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了互相接纳、赏、 争辩,看到了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理解知识,圆满解决
《挑山工》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