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及其夹具设计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大三学年下学期进行的,在进工厂实习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 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 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导。 1 .零件图分析 零件的功用本零件为轴承端盖,是用来调整轴承相关装配位置的一种零件。用来定位,固定轴类件,防止轴向运动 零件工艺分析 端盖的技术要求:(表 1-1 ) 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 mm) 公差及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 Ra(μm) 行位公差( mm) 端盖左端面 56 端盖右端面 56 Ф 84 外圆 84 IT10 Ф 86 外圆 86- - IT6 Ф 144 外圆 144 IT10 Ф 26 内孔 26+ 0 IT7 Ф 48 内孔 48+ 0 IT9 3*M8 普通螺纹 M8 6*Ф9 沉孔 9 Ф 16孔 16 1:16 管螺纹 1: 16 (深度 18) 表 1-1 端盖的技术要求该端盖形状为盘类,结构简单属一般的轮盘类零件。为实现支撑轴向定位作用。必须满足端盖的位置度要求,即垂直度和同轴度的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端盖在工作中需承受载荷, 为增加其耐磨性, 则对端盖要求时效处理;Ф 86 外援端面的尺寸为 86- - , 且它的中心线与孔Ф 26 的中心线的同轴度要求为 4mm ,Ф 26 孔的尺寸为 26+ 0 ;为保证端盖右侧面受力均匀,要求端盖右侧面对Ф 26+ 0 孔的垂直度为 。综上所述,该端盖的各县技术要求制定的较合理,符合该零件在实际中的功用。 审查端盖的工艺性: 分析零件图可知,端盖的两端面和Ф 86、Ф 84、Ф 144 外园均要求车销加工; Ф26 孔和Ф 48 孔的端面均为平面, 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铸件偏斜, 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 另外, 该零件除主要表面(孔ФФ 26+ 0、Ф 48+ 0 孔和外圆Ф 86-0. - )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车削, 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地加工出来。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知: N=4000 件/年由表 1-2 知,端盖属轻型零件;由表 1-3 知该端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2 .确定毛坯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 由于该端盖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强度和冲击韧度,合度较好的组织,毛坯选用铸件。该端盖的轮廓尺寸不大,且生产类型属于大批生产,为提供生产率和铸件的精度,宜采用砂型铸造、机器造型和壳形制造毛坯。 确定总余量: 由表设计指导书 2-1 、 2-2 、 2-3 、 2-4 、 2-5 确定如下因素 公差等级由端盖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逐铸件重量: 已知机械加工后端盖的重量为轻型零件,由此可以初步估计机械加工前铸件毛坯的重量为轻型零件。 铸件的分模线形状: 根据该端盖的形状特点,本设计选零件高度方向的对称平面为分模面,属于平直分模线 铸件的材质系数: 由零件图可知,该端盖的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Ra 均大于 μm 根据上述因素,由公式 R=F+2RMA+CT/2 和 R=F-2RMA-CT/2 确定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 RMA ) 由表确定毛坯铸件公差等级为 CT10 。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为 F ,则个加工尺寸的加工余量为: 1)Ф 144 外圆: R=F+2RMA+CT/2=144+2*+= 2)Ф 86 外圆: R=F+2RMA+CT/2=86+2*1+= 3)Ф 84 外圆: R=F+2RMA+CT/2=84+2*1+= 4)Ф 48 孔: R=F-2RMA-CT/2=48-2*-= 5)Ф 26 孔: R=F-2RMA-CT/2=26-2*-= 6) 端面 16: R=F+RMA+CT/2=16++= 7) 端面 8: R=F+RMA+CT/2=8++2/2=9
端盖设计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