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矫治对策初探
摘要:社会的变迁使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冲击,我国离婚率大幅度上升。校园中离异家庭的子女数量也不断的增多,因此全面了解这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才能确定矫治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 心理障碍 矫治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离异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具体到每一所学校,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离异家庭的子女,这部分学生中的大多数,由于受到家庭破裂的影响,缺乏家庭温暖,学习普遍较差,有个别的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较重,成了学习成绩差、品德行为也差的“双差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帮助教育和转化这些学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这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离异家庭的学生一般生活在以下几种类型的家庭当中:(一)跟随父母中的一位生活 。(二)在父母离异后新组成的家庭中生活。(三)父母双方都不管而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学习不求上进,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心理失衡、行为怪癖、情绪低落,有的思想偏激,行为放纵。这些学生的存在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全面了解这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才能确定矫治的有效对策。
概括起来,离异家庭的学生有以下几种心理障碍:
一 、 自卑、怯懦、抑郁的心理障碍。
这些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一个完整的家,看到别的同学受到父母的呵护关爱,他们就心里失衡,在班里总感到抬不起头,老是不如别人,其他同学能干的事情,自己总是缩手缩脚靠边站,做事缺乏热情和兴趣,思想感情从不轻易显露,上课时精神萎靡,神情僵滞、抑郁,对学习缺乏信心,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 ,所以精力总是不集中,听不进老师讲课。这些同学尽管不扰乱课堂秩序,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感情是空虚而又痛苦的,如不及时矫治,可能会消沉下去,有的甚至会发展成为抑郁性的精神疾病。
二、 猜疑、偏执、逆反的心理障碍。
有些学生的父母在离异过程中争吵、打骂,动不动拿孩子解气,家长的训斥、抱怨,使他们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之中。这些学生对自己的父母产生猜疑,加上学校某些老师不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用简单粗糙的教育方法批评、训斥,就更快促成他们偏执、猜疑、逆反的不正常心态的形成,也诱发了他们恨家长,反说教的心理。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判别是非的能力,有时对老师的正确教育也产生怀疑和抵触,遇事敏感多疑 ,常常怀疑别人存心不良,他们行为偏执,放荡不羁,缺乏羞耻心,经常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事情来。
三、厌学,惧学的戒备性心理障碍。
有些家长在离异过程中子女无暇顾及,疏于管教,或视孩子为拖累而放弃管教,或基于“补偿”心理而溺爱放纵 ,使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也渴望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关注。可是他们平时学习有了一些进步,却没有得到老师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也没有得到同学的认可,他们就感到老师不相信他们,同学也看不起他们,认为自己是班里多余的人。可是一旦出现错误,又极容易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弄,这使他们感到表扬没有他们的份,挨批评受罚才是自己唯一的专利,不管怎样努力上进也是枉然。久而久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矫治对策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