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术后患者发热使用冷敷方法的讨论
作者单位: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曾莉
【摘要】 目的 讨论冷敷方法降温是否有用及术后发热时是否必须使用冷敷方法。方法 将30~80岁脊柱外科术后患者分为冷敷法实施组和对照组, ℃开始测量。测量记录6 h内每小时的腋窝温度、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之间的腋窝温度、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冷敷方法无明显降温的效果。结果不能说明冷敷法降温有效,也不是最好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 术后发热; 冷敷; 效果比较
术后创伤性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组织损伤释放细胞分裂素(cytokinin),作用于间脑的发热中枢,发热中枢受到刺激导致骨骼肌产热(颤栗)和散热抑制(皮肤血管收缩)引起体温升高[1]。本院ICU一直使用冷敷方法作为发热的主要降温方法。但对于手术创伤造成的发热实施冷敷法的效果不能确认,还可能诱发颤栗,且患者对腋窝及腹股沟的冷敷会产生畏寒等不快感,故对使用冷敷法降温一直存在疑问。曾有以外科SIRS患者中头部外伤患者为对象的研究报告显示不能确定使用冷敷法导致体温下降,且使用冷敷法引起患者不快感及能量代谢亢进[2,3]。因此,考虑到对患者的影响,笔者对术后发热实施冷敷法是否有效,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进行检验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术后入住ICU的脊柱外科患者100例,其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30~80岁,平均(55±4)岁;体重40~80 kg,平均(50±) kg。入选标准:在本院ICU脊柱外科术后入住患者,手术方式、损伤程度基本相似,术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未出现发热症状。
方法 按患者出生月份分类,奇数的为实施冷敷法组,偶数则为对照组。术前患者状态使用ASA-PS分级,入住ICU后使用APACHEIISCORE对危重程度进行评价。在同等条件下进行调查,将室温设定为24 ℃~27 ℃,湿度为30%~50%左右,统一患服等。 ℃以上,1 h测量1次腋窝温度、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氧饱和度,6 h后结束。 ℃以上使用冷敷法的作为实施组,不使用冷敷法的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为48例,实施组患者应用冰枕及双侧腹股沟冰敷的冷敷法,记录6 h内的生命体征。对照组患者不作任何降温处理,同样记录6 h内的生命体征。如果体温超过39 ℃以上给予voltaren塞肛,并结束调查。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第2天转回普通病房。两组患者术前ASA-PS分级及入住ICU后的APACHEIISCORE危重程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组因疼痛使用voltaren塞肛1例,因使用冷敷法产生不快感而拒绝的3例。对照组因体温达到39 ℃以上使用voltaren塞肛1例,想使用冷敷法的1例。最后进行生命体征变化的比较。
体温的变化 两组体温变化如图1所示
脊柱外科术后患者发热使用冷敷方法的讨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