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儿童的阅读量远远少于同年龄西方儿童;而中国儿童进入自主大量阅读阶段的时间比西方儿童晚了四年之久。这四年正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时期。阅读量太少、进入自主大量阅读的时间晚,大大影响了中国儿童阅读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克不容缓。
1 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等等,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等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童话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 、“课本剧比赛” 、“名人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 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展示成果,激励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们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种全新教育观念。
精读与略读。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
书山有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