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课堂教学呼唤“惊喜”.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堂教学呼唤“惊喜”

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主阵地。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是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理想。让师生在课堂中不断收获“惊喜”,不仅能保持教师的职业激情,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最终达到激活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课堂教学 惊喜 空间 预设 生成 反思
教师上课为什么越来越没有了激情?学生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听课了?师生关系为何日趋紧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讲台上的‘独语者’,课堂生活实际上是一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学生只有‘听话’的权力,他们在课堂上实际上成了知识的回收站”[1]教师的绝对权威,使学生丧失了话语权,缺乏师生对话的课堂只能是一潭死水。而倡导以生为本的高中新课程无疑想在此问题上有所突破,实事求是地说,五年多的高中新课程实验确实使我们的课堂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随着教师对新课程从“仰视”到“平视”再到“俯视”;随着一次次高考的检验,教师对新课程的敬畏的心理逐渐消退,代之而来的是探索热情的减退,新课程也不过如此,与旧课程也没什么太大差异,于是乎,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又有所抬头,文前所提现象再次出现。原因有很多,关键还是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令人振奋的“惊喜”。“好的教学要能够给学生以‘惊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彭钢老师如是说。让师生在课堂中收获“惊喜”,这不仅能保持教师的职业激情,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最终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理想境界。“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已不再是传播人类已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把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诱导出来,焕发人的生命精神和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活动中掌握学科的知识成果不再是教与学的终点,而应该是人的发展的起点。”[2]
一、基于教育视角下的“惊喜”
什么叫惊喜?百度百科解释为:惊喜是毫不加节制地表露欢乐、热情和惊奇。这里的惊喜显然是一种自然地、发自内心的情感状态。而教育领域里的“惊喜”则赋予其更多的内涵,彭钢认为:惊喜应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评价的尺度,“说到底,教育教学其实就是给学生以惊喜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惊喜中获得更多发展可能性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惊喜’就是教育教学打开精神成长的明亮之窗的隐喻,它要求教师打开丰富的现实世界、知识世界和精神世界之窗,让学生在惊喜中看到一个更开阔、更丰富、更遥远的世界。”[3]基于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惊喜应是师生在一种自然状态下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意外收获。换句话说,这种收获应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首先,收获惊喜的应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师生。惊喜在学与教过程中产生,收获这种惊喜有可能是学生,也有可能是教师,还有可能是师生双方共同的体验;收获这种惊喜有可能是个体,也有可能是一个群体。其次,惊喜应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的。一般而言,惊喜是预料之外,无法预估的。当然,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教师所期盼的惊喜,但前提是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惊喜应该是有意义的。课堂教学中的惊喜与一般意义上的惊喜是有所区别的。一般意义上的惊喜有可能只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没有太多意义存在。而课堂中的惊喜追求的是有助于师生成长的惊喜,它既可能是来自于认知和方法方面的,也可能是来自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4]从一定意义上讲,把惊喜做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尺度之一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课堂教学中的惊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显然我们不可能让师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收获惊喜,但至少它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积极追求的目标。唯有如此,课堂“不但要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得到积极发挥,而且要使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活力。”[5]
二、“惊喜”需要空间
为何传统课堂缺乏“惊喜”? 关键是教师占据了课堂,“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没有参与课堂活动的实践与空间,课堂生活中缺乏交流与碰撞,“惊喜”丧失了呈现的“土壤”。“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既是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追求,也是传统教育观念在我们教学生活中的一个反映――注重的是给予。这就造成: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迷糊;老师“给力”,学生抗拒,师生关系日趋紧张。因此,只有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师生在对话中交流、碰撞,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涌动。2004年5月19日中者采访了正在吉林大学访问的两位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课堂教学呼唤“惊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无需盛会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