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思路)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新课程强调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更重要的是要动手操作和走进社会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人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选择适合本年龄段儿童特点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激发儿童探究的积极性。本课是一个教育性较强的内容,如果学生没有亲身体会,就无法达到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共生共存的依赖关系的理解,更无法达到从认识到生活中需要感谢到真正的学会感谢的目的。基于此,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请班卜唱歌唱得好的一个同学进行表演,优美的歌声将学生带人一个美的气氛中,顺利的谈话式的导人话题,就此推而广之,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说谢谢?在后面的环节中,老师也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亲身感受人手,向社会延伸,通过课前活动的指导,让学生从调查和现场采访中来感受劳动者的辛酸,为后面的采访奠定情感基础,使整节课层层推进,一气呵成。老师只是学生的一个谈话对象,一个活动的
参与者,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学习中始终是积极主动的角色。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注重让学生通过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参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形成合作的观念。在点点滴滴如语言、音乐、画面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爱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和谐社会的思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使之能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到心中有他人。
2通过采访等,激发学生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的情感。
3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同学中交流。
教学准备
1调查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受别人的感谢后的心情。
2把学校的×阿姨请进课堂。
3准备感谢卡。
4准备相应的课件。
教学设计
活动一:激趣导入,引出谢谢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放松放松吧,唱首歌怎么样?咱们班谁唱得最好呢?(同学们推荐一个学生进行表演。)
(学生的表演赢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2师:(问鼓掌的学生)你们为什么把掌声送给她呢?(学生回答:她给大家带来美妙的歌声,带来快乐,带来美的享受……)
3师:是呀,当别人为我们带来优美的歌声、带来快乐的时候,我们要用掌声向她说谢谢,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要说谢谢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出示课题:说声“谢谢”)
活动二:交流感悟.体验谢谢
1同学们,在你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说谢谢了吗?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学生交流。)
2师:是呀,当我们接受了别人为我们提供的服务和帮助后要说声谢谢。(老师适时引导,总结板书:服务 帮助一一需要谢谢)“谢谢”既是最普通、最常用、最基本的礼貌用语,也是文明礼仪的具体表现,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当你受人恩惠时,哪怕是非常的微不足道,你也应该道声“谢谢”,这一声声“谢谢”温暖了人们的心,它像一座座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使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活动三:调查采访.感悟谢谢
1课堂上随机设置一个情境:一个同学的笔掉在了地上,老师帮他拣起来了,他随即说了声“谢谢”。老师激动地说:孩子,老师只是随手帮你把笔拣起来,你却心存感激,向老师说声谢谢,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听着你这声谢谢呀,老师真是太高兴了!
2师:同学们,你们有和老师一样的情况吗?你平时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说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地回答)
3师:是呀,当得到别人的谢谢时,你的心中会特别高兴,也特别激动。你看,不光是你们,老师也是这样。那么工作在不同岗位的叔叔阿姨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帮助和服务,他们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在赶紧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说吧!
(四人小组交流。)
4来展示自己结果的同学,请你用自己的话介绍调查内容和结果,如果能谈谈你调查后的感受就更好了。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5师:孩子们,“谢谢”不仅是一句感谢的话语,它更是你内心的一种感受,是做人应具有的基本礼节。这一声“谢谢”,就充分表明了你对别人付出的劳动的一种肯定,一种尊重。
(教师适时地总结板书:肯定 尊重一一学会谢谢)
6师:同学们,在我们学校里有这样一位阿姨。每天,当你们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学习时,她正拿着拖把打
设计理念(思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