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人物精神与事迹
工作安排与要求:
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以“___”为标尺,以焦裕禄、孔繁森、王伯祥、朱彦夫等先模人物为榜样,找自身差距与原因。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围绕中央要求和遵守党规党纪进行深入的思想互动,谈认识、谈感受、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指定一名同志做好座谈记录,书面报党___。
模范人物一焦裕禄
——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县委书记焦裕禄兰考故事
___月___日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___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___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___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___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___,只要我们还是___,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___号召全党继续学习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同志是党的优秀干部,生前担任___省兰考县委书记,带领群众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斗争,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___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___年来,焦裕禄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一直铭记在人民群众心里。他那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是鼓舞中国___人艰苦奋斗、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动力。
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___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造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___年了,但他的精神___、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
关心群众
1963年___月___日。焦裕禄收到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增勇的来信。信中反映,他于___日路过崔园子___,发现当地群众生活很困难。出现了人口外流、逃荒要饭,拆墙、扒房、送童养媳、卖子女等问题严重。
焦裕禄对这封信很重视,立即签发给县委常委,并决定将信中反映的___个___作为特重灾队,派人去宣传政策,安定民心。对断炊户先借销一些粮食,然后在摸底的基础上,按政策迅速发放统销粮。
21963年___月___日:当天深夜,焦裕禄刚看完文件,准备睡觉。这时忽然狂风呼啸,大雨倾盆,他披上雨衣就出去了。爱人和孩子在火车站找到了他,问:“你一个人出来,怎么不吱一声。”焦裕禄说:“我出来看一下县城里的水能不能排出去,城关镇有些群众的住房不牢固,我去转了一圈看看。”
第二天天不亮,焦裕禄马上开县委常委会,安排全县干部群众排水。会后,焦裕禄脱去鞋袜,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带领___位同志赶往水灾最严重的社、队。
1963年___月___日。焦裕禄来到社员张传德家,看到张的爱人抱着一岁的男孩,不停地流泪,忙上前询问,问明孩子得了好几种病,在当地看了一个多月不见好转。他赶紧到大队给县医院院长高芳轩打了电话,要他们好好给孩子治疗。他还不放心,又写了一封信,让张传德带上到县医院去。孩子住院期间,焦裕禄曾___次电话询问病情。经过___天的治疗,小孩吃得白胖,病全好了。这个原名叫张徐州的小孩,在焦裕禄___后,为表示继承焦裕禄遗志,改名叫张继焦。
1963年___月___日:晚上,北风刮得呼呼叫,小雨下个不停。焦裕禄身披雨衣,提了___斤羊肉、___斤红糖、___斤大红枣、___斤黄豆,到土山寨村农民郭汪民家。他敲了敲门说:“大娘,我来看您老人家啦。”郭大爷开了门,一看是焦裕禄,感激地说:“老焦,天这么晚你怎么又来了。”焦裕禄坐在大娘床头说:“大娘的病好点了吧。我今天去红庙,听医生说,羊肉、红枣、红糖、黄豆放在一起熬汤喝,可以治浮肿病,我特意给您带来点试试。”
艰苦奋斗
1963年___月,焦裕禄的小孩找爸爸要钱买新铅笔,焦裕禄看看铅笔头说还能用。过了几天,孩子又要新铅笔。焦裕禄看着笔头说,还能用。最后,铅笔用到像一粒花生米那样长了,孩子又要换新的。焦裕禄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帽往铅笔头上一套说:“这不是还可以用吗。”然后,焦裕禄又给孩子讲,生产一支铅笔多么不容易,教育孩子要爱护工人叔叔的劳动成果。
1964年___月___日:国家给兰考拨来一批救济棉花。救灾办公室的同志看到焦裕禄的棉袄很破,决定照顾他___斤棉花,让他换件新棉袄。同志们怕焦裕禄不要,就把___斤棉花票送到他家里。焦裕禄知道这件事后,又让家属把棉花票退了回去。他对救灾办公室的同志说:“救灾物资是给群众的,我们不能要。虽说我的棉衣3破点,但还能穿,比起没有棉衣穿的群众强多了。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
求真务实
1963年___月,在一次县委会上研究
模范人物精神与事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