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12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全文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 个故事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 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
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 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
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
【教学建议】(第1课时)
1 •诗词导入。以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导入:这首词讲述 了作者因醉意未消,暮色苍茫而迷路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别有一番情 趣。今天,我们要学的《桃花源记》也是讲述的一个渔人因迷路而误入桃花源。
作者简介。
回顾、温习作者。
(可为学生介绍一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同时也可补充一些陶渊明 的诗。)
初步感知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范读,学生认真听读,注意正音;然后全 班齐读。
(2) 熟悉课文:
疏通字词。
(3) 自我尝试翻译课文,看看哪个地方在翻译的时候有困难,可与其他 同学交流解决,如不能解决,可向老师提出来。
(4) 课件出示练习,检查掌握情况:
理清文章线索、结构。
(1) 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个 部分。
全班齐读课文,尝试着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第2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当堂小测,抽查重点字词的解释、翻译。
研读课文。
全班齐读课文,思考: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几个词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大意对即可)。
分类感受。
(1) 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提问:桃花源美在何处?
教师归纳: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相应的语句:“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朗读相应的语句,当堂背诵)
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2)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提问: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教师归纳:
——桃林神秘:“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未果”
(朗读相应的语句,当堂背诵)
(3)感受桃花源的幸福。
提问: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教师归纳:
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住民:“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渔人(侧面烘托):“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朗读相应的语句,当堂背诵)
教师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主题探讨。
讨论: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反对战
12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