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精神高地” 打造“五个六盘水”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六盘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全面建设以“实力、魅力、活力、文明、幸福”为显著特征的“五个六盘水”,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
六盘水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六盘水在茫茫乌蒙、滚滚盘江的广袤土地上聚集了多姿多彩的史前文化、民族文化、文化、“三线”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显著特征。近年来,六盘水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经济为文化发展作保障、文化为经济跨越作支撑的良性互动,为六盘水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全面小康注入强大动力。
文化是城市的根、城市的魂,也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没有文化的城市,就没有发展的根基,也就没有魅力,更谈不上幸福。六盘水作为“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以煤炭、电力、建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全面建设以“实力、魅力、活力、文明、幸福”为显著特征的“五个六盘水”,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我们将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突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贵州特色都市、休闲度假城市”城市发展定位,彰显六盘水的文化特质、特点和特色,培育“中国凉都”城市文化品牌,努力建成文化特色鲜明、文化要素聚集、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
围绕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大力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体现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使之成为全市不同社会阶层的共同精神追求。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提升全市人民思想道德水平。深入推进文明市民教育,大力弘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凝聚团结、拼搏、向上的精气神,增强全市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全市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围绕挖掘地方文化潜力,大力实施特色文化保护工程。深入挖掘、整理六盘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升华六盘水主体文化,建设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加强对历史街区、古城建筑、民族古籍、民风民俗、民间工艺的抢救、挖掘、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红色文化遗址、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文化传承,规划建设一批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宣传推广体系和产业运作体系。扶持发展壮大地方民间文艺表演团队,积极组织民间艺人、民间艺术表演团队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具有凉
构筑“精神高地” 打造“五个六盘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