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婚恋观
当代大学生
第1页/共26页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间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专一和稳定的感情。
什么是爱情?
第2页/共26页
大学生对爱的困惑
当莘莘学子告别紧张而青涩的中学时代,怀着对新生活的浪漫憧憬,走进生机勃勃的大学校园,恋爱不再是过去遮遮掩掩的“地下工作”,而是轰轰烈烈的青春体验。
然而,经历爱情,并非只有浪漫与幸福,迷惑、伤痛甚至悔恨也往往随之而来。当下,面对拜金、开放的多元婚恋观的冲击,面对年轻带来的激情与冲动的诱惑,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对爱怀有困惑。
第3页/共26页
而马克思婚恋观能帮助学生认识爱情的含义及其“利”与“弊”,引导学生把爱慕化为纯洁的友谊,形成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并能利用“异性效应”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顺利地渡过青春期。那何为马克思婚恋观?大学生又该如何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婚恋观?接下来由我们一一来了解!
第4页/共26页
马克思的经典婚恋观
,而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
,反对“杯水主义”。
“恋爱自由”
、事业和恋爱、婚姻的关系
第5页/共26页
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和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乃至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上鱼龙混杂的各种信息误导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而西方媒体极力鼓吹西方文化优越论,更是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快速在当代大学生中间泛滥。加之社会不良群体的示范效应,青年人更多地把同异性交往、婚恋视为“学习”、“选择”和寻求“快乐”的过程,其婚恋观念、婚恋行为的取向、性驱动力有时就冲破了理智的防线。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婚恋现状
第6页/共26页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受西方文化的渗入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较过去开放,在中西文化的撞中,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前卫概念和时尚元素纷纷“粉墨登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通常更直接地反映了转型期社会的现状。于是,当代大学生的婚恋,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人生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安定。在当今多元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婚恋观,无论在理性层面或是实践层面,对我们正确认识爱情,婚姻,家庭都具有指导作用
第7页/共26页
当前,物质生活的丰富也增强了人们的功利化心理和享乐心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也不能摆脱功名观、金钱观的影响,很多人多年苦读的结果是为了物欲的享受,致使学生怀疑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效用,许多青年希望通过家庭、婚姻这一捷径,获得物质生活和工作事业的高起点,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现代物质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婚恋中的世俗性和功利性。当婚姻也成为可以利益交换的工具时,婚恋问题就折射出了赤裸裸的社会浮躁。“急婚族”现象,是一种世俗社会典型的感情、婚姻和良心的现金交易,家庭已不是温馨的港湾,而仅仅是停留在物质层面,这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金钱崇拜和家庭婚姻关系的异化。
第8页/共26页
闪婚、闪离、试婚、网婚、不婚;凤凰男、孔雀女、经济适用男、简单方便女……随着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开始结婚成家,时髦说辞也跟着层出不穷。
第9页/共26页
恋爱中理想化
当代大学生在其心理总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在思想上表现出理想化,在恋爱上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寻找对象,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进行交往,如果有一点与自己的模式不想符合,恋爱就即将失败。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特点
第10页/共26页
大学生婚恋观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